沐鸣娱乐


        钉钉、企微、飞书三强争霸:谁会率先盈利 ?(钉钉 飞书 企业微信哪个好)

        当代打工人有“三宝”:钉钉、企业微信飞书 。手机里要是没有其中一款App,工作都不算有仪式感,运气“好”点的,可能还下了不止一款。

        随着互联网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线上办公需求增加,协同办公软件之间的战火也愈烧愈烈了。以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为首的移动办公App,以及它们背后站着的阿里、腾讯和字节三家大厂,正对企业客户展开激烈争夺。

        调研机构Questmobile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 ,协同办公App月活用户数集体达到近两年的峰值 ,其中钉钉月活用户数2.5亿 ,企业微信为1.1亿,而飞书则是930万。

        激烈的竞争背后 ,是三大协同办公软件共同面临的商业化难题。截至目前,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都尚未完成自我造血。

        从去年开始 ,钉钉 、企业微信和飞书纷纷加快“搞钱”步伐 。继飞书宣布商业化后 ,钉钉和企业微信又先后公布新的收费方案。

        协同办公软件的竞争来到下半场,赛道上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以及其身后的三位互联网大佬之间的高手过招,仍在无声地进行 。

        抢夺市场,硝烟四起

        协同办公市场上 ,如今已经形成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三足鼎立的初步格局 ,三款应用几乎覆盖了国内大部分的主流B端用户 。尽管彼此间的打法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成为协同办公领域的霸主。

        一开始,江湖上只有钉钉和企业微信两位高手,所有人都在观望,协同办公赛道的“To B No.1”,究竟是花落阿里还是腾讯 。

        2015年,钉钉率先开始了国内企业协同办公平台的探索。当年阿里的陈航(无招)all in社交产品“来往” ,结果产品并没有掀起风浪。而后,陈航又探索起新的产品,结果无心插柳,做成了“钉钉”。

        钉钉极具阿里系的特色,突出“强管理,高效执行”的团队理念,类似Ding一下、签到打卡、会议电话等功能 ,解决当时许多企业的管理痛点。

        在2015年的云栖大会上,陈航就在会场内演示了在同一网络环境下,给会场内所有人打“电话”的功能。会后,有一家初创企业对该功能很感兴趣,于是与钉钉达成深度合作 。由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占据很高比例,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又没能力开发自己的企业系统 ,这也成为钉钉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钉钉也把主要用户定位于“中小型企业”。

        毫不意外 ,企业微信最初的诞生 ,就是为了对标钉钉。

        也是从2015年开始 ,腾讯内部开始重视微信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当年,腾讯高管黄铁鸣受命在微信事业群中组建一支团队,进行微信企业版本的研发。黄铁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当时腾讯内部有一个叫RTX的私有部署的办公软件,马化腾就提出是否可以把这款产品升级,满足更多用户移动时代的办公需求。”

        于是在钉钉推出一年后,2016年4月,企业微信1.0版本正式诞生。它作为办公软件 ,同样用于企业内部沟通交流 ,包含已读回执、一键休眠、审批报表等功能,来提升办公效率。

        彼时,腾讯旗下的微信已经是社交领域的国民级应用 ,因此,腾讯借助C端流量,把企业微信作为微信的延伸 。比如,企业微信打通了微信的通讯录 ,可以实现企业微信、微信同步沟通的效果,充分展现出腾讯在社交领域的“财大气粗”。

        至此以后,钉钉和企业微信就对上了,在抢夺市场上互不相让 。

        为了快速提升活跃用户数量,除中小企业之外 ,钉钉还把目光投向基数大且稳定的校园用户。但企业微信也不愿意放弃校园这块蛋糕,尝试企业和校园两手抓,并花了很多心思吸引校园用户 ,比如推出教育版、打造家校群等。

        据媒体报道 ,一所浙江地区的重点学校,起初是钉钉的客户,后来被企业微信“挖墙脚” ,结果钉钉不甘心 ,又花了大力气把客户抢回去。而这位客户,也就先后成为钉钉和企业微信两家企业的标杆案例。

        从中小企业到大企业,钉钉形成针对不同客户的产品矩阵,其覆盖群体越来越细化和广泛,似乎要把所有类型客户收入囊中 。而企业微信也试图拓宽领域,从中小零售企业延伸至大型制造行业,想要分食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一汽、长城等中国500强企业,都成了钉钉的重度用户 。洲明科技、景旺电子等知名制造商 ,都在团队协同 、制造场景中应用了企业微信。

        越来越卷,很好地概括了二者的发展状态。

        飞书打破僵局

        钉钉和企业微信正“打”得热闹 ,另一边 ,字节旗下的飞书向市场发起进攻,打破了双雄争霸的局面 。

        想当初,字节跳动内部先后用过企业微信、钉钉等产品,但都没能满足它的需求,于是字节决定自己开发一款工具——飞书诞生了 。

        2017年 ,由10人组成的飞书项目组 ,正式开启对办公软件的探索。一开始,字节跳动只在内部推广飞书,直到2019年 ,字节才决定将飞书对外部客户开放,这个时候,飞书还在实行收费策略,主打中大型客户市场。

        飞书真正开始威胁到钉钉、企业微信的地位,要等到2020年 ,飞书宣布向全国所有企业和组织免费开放,既不限规模 ,也不限使用时长。此后 ,飞书进入快速迭代 、疯狂“刷脸”阶段,举办多场产品发布会,一年更新了超30个版本 ,甚至还在苹果ipads发布会上露脸。

        飞书作为后起之秀,为了尽快在市场站稳脚跟,从一开始就和钉钉 、企业微信在战略上错位布局。钉钉和企业微信更看重中小企业 ,飞书就主打中大型客户市场。前者强调管理和连接,后者就突出使用体验和工具属性 。

        在争取客户上,飞书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小鹏汽车本来是钉钉的客户,但飞书表示能满足其定制化需求,随后小鹏弃用钉钉转投飞书。完美日记曾是企业微信的重要客户 ,后来也切换到飞书 。而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字节发动多位高管、频繁出入小米科技园 、轮番有说雷军、王川等十几人后 ,成功拿下小米的大单。

        重视算法优化、押注产品力的飞书 ,其应用逻辑天然就适应以互联网公司为主的大公司,飞书在赌,未来大型协作办公市场会成为主流,而在算法界 ,字节向来说一不二。

        打得激烈,钱没挣着

        不管是钉钉、企业微信还是飞书,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声称短时间不考虑产品商业化问题,走的是长期路线 ,要把目光放长远。但钱烧多了,资金缺口就填不上了 。眼瞧着大话说不下去 ,去年三巨头近乎默契地接连宣布:收费!

        这些年 ,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彼此间为了抢夺市场,都纷纷采取“免费使用”的手段,促进用户增长。然而 ,疫情的来临让事情发生转变,居家办公需求的大幅增加 ,这波“天降用户”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 ,疫情前钉钉花了将近3年时间才实现用户数量破亿,而在2019年底上线的腾讯会议,到2022年第一季度 ,注册用户数达到3亿 ,月活用户数突破1亿。

        超常增长的用户规模,让原本没准备好收费的协同办公软件,付出不小的成本代价。就拿钉钉来说,疫情期间突增的下载量,导致阿里云在短期内连续扩容了10万台服务器 ,比得上头部大型企业一年的采购量。而在疫情期间大力推广的视频会议,有时甚至一天就要补贴几个亿。

        阿里巴巴的财报里提到,由于在疫情期间免费提供远程办公软件钉钉,导致2020财年第四季度创新计划和其他部分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亏损达到30.63亿元 。

        其它两家也一样  ,企业微信和飞书都未曾盈利。经历过用户快速增长后,如何加快实现商业化变现 ,成为钉钉 、企业微信和飞书共同思考的核心命题。

        去年3月开始,钉钉在免费版的基础上,分别针对中小企业 、中大企业、超大企业 ,推出专业版(每年9800元)、专属版(每年10万元起)、专有版(每年100万元起)。

        同年5月,企业微信把收费模式从“抽佣”调整为“人头制” ,避免买卖双方私下交易 。企业微信还接入了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和视频号 ,其中,腾讯会议针对个人会员的收费为30元/月,对企业用户推出了4788元/年起的商业版和需要具体询价的企业版。

        飞书OKR企业版的收费标准是一年420元/人。但作为三巨头里体量相对最小的,飞书在另外两位加速商业化的时候,没有放弃对用户的扩展。目前 ,飞书People标准版将面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并为百人以下企业免费提供飞书OKR标准版,用来吸引一部分客户迁移。

        收费,也成了三家必然的选择。

        狭路相逢,胜者难当

        国内B端市场的蛋糕有多大?根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 ,截止2021年,全国企业数量达4842万户 。而《2021中国SaaS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办公软件付费率不足15% ,而欧美市场办公软件付费率已经超过了70%。

        本质上,还是国内的To B服务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习惯 。不少初创公司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 ,当原本免费的软件开始收费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抗拒态度,并思考“这款软件是不是非用不可 ,有没有其他平替”。因此,在收费的初始阶段,协同办公软件必然会经历用户流失的阵痛。

        而培养B端付费习惯又是个长周期的过程,去年9月,钉钉总裁叶军就提到,“现在企业用钉钉基本是免费的,真正付费的数量可能1%都不到” 。一边是持续燃烧的成本 ,另一边是并不明朗的付费前景 ,即便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背靠实力雄厚的大厂,留给它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

        此外,现阶段,协同办公软件并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护城河。尽管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对自身的定位各有侧重,但对一家企业而言,三款应用的主要用途无非是考勤打卡、在线会议以及文档协同等常用领域 ,很难说哪款软件有突出优势 。

        如果协同办公软件朝着“大企业定制化”的方向走 ,又容易落入“成为项目制服务公司”的陷阱。且不说成本高 、周期长的问题,企业的发展增速和利润率都会被甲方大公司压制 。协同办公软件必须在此之中找到平衡 。

        当下,国内的协同办公市场还处于发展期,应用场景和服务规模仍在不断增长。在抢夺客户的同时,又巧妙地实现商业化,成了钉钉、企业微信 、飞书的共同考题。

        本文源自锌财经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