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跑”出来的消费新场景

        赛事密集“鸣枪”,“跑圈”热度飙升,文体旅消费需求在马拉松赛道上“井喷”——

        “跑”出来的消费新场景

        开栏的话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持续采取各种措施 ,增强消费能力 、改善消费环境 、创新消费场景。随着我国经济回稳向好,以及相关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国内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扩内需促消费在行动”专栏,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消费提振年”活动 ,聚焦各地、各部门提振消费信心 、推动消费回暖的新举措、新成就,反映消费市场新气象、新变化 、新趋势……敬请关注。

        阅读提示

        近期以来 ,马拉松“跑圈”快速回暖,不仅活跃了体育消费市场 ,更为各举办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释放了周边消费潜力 ,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马拉松成为各地区、各行业打造消费新场景的一个重要平台。

        春光明媚,全国多地马拉松赛事密集“鸣枪”。4月15日 、16日,30余场赛事在北京 、上海、武汉 、扬州等多地开跑。近期,还有超过60场马拉松赛事,即将在全国多地举行 。

        马拉松“跑圈”快速回暖 ,不仅活跃了体育消费市场,更为各举办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周边消费潜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跑圈”经济大火 ,释放消费潜力

        “今天天气好 ,路面特别平整,没有高低起伏,我这次跑出了1小时41分的PB(个人最好成绩)。”近日,一直希望在北京街头“跑一跑”的浙江小伙谭小飞,如愿参加了北京半程马拉松。

        他给记者算了算参赛的花销:“家人们都来为我助威 ,一家人机票 、住宿、吃饭,加上去西单的商场购物,总共花费两万元左右。”

        近年来  ,随着马拉松赛事和相关配套产业不断发展成熟,以“跑”为媒的体育消费链条快速延展 。“一日比赛 ,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成为跑者的常态。

        以谭小飞参加的北京“半马”为例,这场赛事共吸引了两万名参赛选手,超过三分之二选手来自外地,拉动了北京餐饮、酒店以及体育用品的相关消费。

        北京某连锁酒店奥体中心店店长黄珊告诉记者,受马拉松赛事带动,多家酒店近期出现明显的客流上涨,“很多客人都是来参赛或者观赛的 ,订晚了可能就很难订上我们店的房间了 。”

        一系列赛事的回归带动了运动装备的热销 。北京一家运动装备的经销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去年11月北京恢复马拉松赛事以来,护膝、运动眼镜、袖套以及太阳帽等运动用品的营业额增长了25%以上。“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 ,赛事密集举办 ,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四成 。”

        马拉松赛道向文旅市场延伸

        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 ,还是城市全方位对外展示的平台。记者了解到 ,近期多个城市利用马拉松赛事,在文体旅融合方面做足文章 ,以期进一步带动当地消费增长。

        4月上旬开跑的浙江岱山海岬半程马拉松围绕“海岬”卖点 ,对线路进行优化,打造出一条完整的海岬风光赛道 ,21公里的半程线路几乎串起了岱山本岛上的所有标志性景点……

        “海岬露营节 、风筝展示 ,还有非遗文化展演等配套活动都搞得非常好 。组委会推出的‘岱马之夜’活动,有乐队演出、露天电影和露营烧烤 ,比跑步本身更让我兴奋、难忘。”首次参加“岱马”的魏书婷对赛事相关的文旅体验赞不绝口。

        为了让跑者充分领略美景,拉动旅游消费,近期进行的重庆马拉松,把重庆开埠遗址公园 、法国水师兵营旧址等著名历史人文景观和地标建筑囊括进比赛路线。赛事期间,重庆整合各类商旅文体资源 ,打造全域、全行业联动的“重马国际消费节”,将赛事延展成为持续半个月的“消费季”。

        “看看嘉陵江江景,涮涮老火锅 ,真是不虚此行。”与家乡截然不同的重庆山城风貌风味 ,令来自东北的跑者刘泉印象深刻 。

        在中国田径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陈国强看来,过去,一些中小城市的赛事特色不够鲜明 ,同质化竞争明显。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立足自身特色,在文体旅融合方面下足功夫,合理规划赛道,挖掘亮点,培育自有IP赛事,让参赛变成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和美好的旅游体验。

        体育经济打开消费新场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行业通过马拉松等赛事挖掘文旅消费潜力,不断融入文化 、科技、娱乐等元素 。

        从体育产业链条来看 ,马拉松赛事带动了更多人养成运动习惯 ,推动了运动产品和服务消费 。同时 ,它还激活了上下游产业,特别是赛事周边及增值服务 ,如保险 、运动饮料、能量食品、医疗救治等多个细分领域及市场的需求与发展。

        此外,马拉松文创市场也日渐火热 ,各种奖牌、奖杯以及奖牌架 、奖杯托等文创衍生品得到热销 。瞄准这个大市场,相关企业正在加强研发设计 ,提升产品体验与价值 。

        “‘马拉松经济’不是单一链条,而是与运动装备、智能设备、健身培训以及营养健康等诸多行业紧密联系的网状产业链 。各行业应该在这张大网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准确捕捉消费点 ,满足大众体育及相关消费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在马拉松赛事促进消费方面 ,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而对赛事举办地来说,随着疫情平稳转段,回归后的马拉松日益成为各地发力打造消费新场景的一个重要平台。数据显示,马拉松跑者平均每人花费达1.1万元以上 ,在外地参赛的跑者一年平均花费近5000元,他们中的71%会品尝当地美食。

        借马拉松赛事火爆的东风 ,各地纷纷发力体育消费各种新场景。当前,不少地方正陆续发放体育消费券  ,促进体育消费。如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于4月启动,全年将配送体育消费券4000万元 。武汉市预计发放700万元消费券,市民领取后可通过线上及线下核销平台用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冬季运动各类体育消费场景。(记者 刘兵)

        来源 :工人日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