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孩子游戏无忧背后,竟暗藏违法“生意经”(小孩有游戏瘾怎么办)

        批量购买未成年人信息

        绑定 、出租游戏账号

        还远程提供“过脸”服务

        帮助破解人脸识别验证

        ……

        随着“限游令”开始施行 ,网络游戏平台服务商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并要求用户进行实名注册 ,部分企业还设置多重人脸验证关卡,严格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但是,即便如此,仍有不法分子盯上了其中的利益空间 ,通过买卖个人信息、出租游戏账号 、利用“黑科技”通过人脸认证等操作,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提供“便利”。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检察院依法办理了一起这样的案件,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成某提起公诉,并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近日,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同时支持检察机关提出的公益诉讼诉求,判令成某删除已收集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承担公益损害赔偿金1.4万余元 ,并以参加公益服务等形式修复受损公益。

        一条投诉牵出一起刑事案件

        2021年9月,虎丘区检察院通过自主研发的E“新”守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平台,收到一条来自家长的投诉信息,反映近期其儿子小亮(化名)出现无心学习 、沉迷游戏等情况 。

        小亮的家长表示 ,通过查看小亮的手机发现,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租用网络游戏账号花费达2000余元 。察觉其中有异常,小亮的家长及时收集订单信息 、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 ,一并提交给检察机关,希望能够挖出买卖网络游戏账号背后的隐情。

        根据家长的投诉信息 ,该院发现成某存在向未成年人出租网络游戏账号的嫌疑 ,在进一步调查后,认为成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遂向公安机关移送该案线索。

        由破解人脸识别程序生出歪心思

        成某是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工地的资料员 ,因平时爱好买名牌物品而常常感到手头拮据。2021年初,成某在一个社交平台群组看到有人发广告称,可以破解人脸识别程序 。觉得其中有利可图的成某,立马联系获取“秘籍”。原来,对方出售的商品俗称为“料子”,即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码和人脸动态视频的整套个人信息 ,购买这些信息后通过特殊运作就能轻松解锁某些平台的人脸识别程序。加入了多个游戏群的成某 ,立刻联想到各大游戏平台严格管控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并想出了一个歪主意 。

        “首先,我买了很多等级比较高的游戏账号。在购买‘料子’后 ,上家帮我操作进行换绑,后续需要人脸认证的话,也是他们帮我操作通过人脸识别,业内称这种技术为‘过脸’。”成某向检察官供述了游戏平台实名认证系统的“破解之道”。

        原来,考虑到玩家对于高等级账号的需求,成某没有直接将购买的个人信息注册成游戏账号,而是利用部分网络游戏平台实名认证系统的漏洞 ,将与社交平台账号绑定且已通过实名认证的游戏账号与未成年人信息进行身份替换 。随后,成某批量购买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通过换绑实现对多个游戏账号的掌控。

        然而,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在游戏时长、权限、消费额度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对此,成某购买了多个即将成年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使得他控制的游戏账号在替换注册信息几天后就不再受防沉迷系统规制 ,成为成年人的游戏账号,进而可以出租给未成年人。

        “2021年6月,上家跟我说,最近太忙 ,不用找他们‘过脸’了 。”于是,成某购买了专门用于“过脸”的手机开始自己操作。根据成某的供述,他购置的手机被预置了某些程序,只需按照既定路径完成保存资料等操作 ,再次登录游戏认证界面时,保存在手机里的视频就会自动出现在人脸识别中进行认证 。

        靠着这个“路子”,成某在短时间内拥有了8种热门游戏的几百个游戏账号 。他不仅出售这些游戏账号 ,还帮助远程解除“人脸识别”弹窗验证。

        “‘料子’单个价格为十几元到七八十元不等 ,平均一组的价格为三十元左右,出租游戏账号的收益大概每个账号每小时十至二十元不等,一两个小时就能回本。”成某在半年多时间内,靠出租利用他人信息注册的游戏账号非法获利1.4万余元。

        消除后续影响

        2022年12月,该案被移送虎丘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官审查案件后认为,人脸信息具有高度的个人生物识别特征,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同时 ,成某规避国家规定网络游戏需实名认证的政策,干扰人脸识别认证的行为 ,侵犯了不特定多数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财产权 ,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损 。

        为了促使成某认罪并彻底消除信息外泄的影响,检察官对成某出租游戏账号是否属于合法经营进行了公开听证评议,向相关网络游戏平台、专门用于“过脸”的手机制造商及网络游戏账号租赁平台制发检察建议或法律风险提示函,并将向成某出售个人信息人员的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在检察官的释法说理下,成某主动退还违法所得,用于赔付被害人损失 ,并永久删除其储存的涉案信息。

        为保证公益损害赔偿金专款专用,虎丘区检察院联合该区慈善总会设立“未爱绽放”专项基金接收公益损害赔偿金 ,并将相关赔偿款用于反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等公益事业。“除了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外,我们还创新公益修复形式 ,要求成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每季度参加一次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警示教育 、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进一步弥补和修复其违法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我们对此也开展了监督。”承办该案的虎丘区检察院检察官曹聪说。

        近日,法院经审理 ,支持了检察机关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作出上述判决 。目前 ,成某已将赔偿金交给“未爱绽放”专项基金 ,公开发表了赔礼道歉的声明,并完成第一次志愿服务。

        综合 :检察日报 未来周刊

        作者 :朱晓丹 王歆瑶

        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