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管理 解决问题在于管理
沐鸣娱乐软件
经费的管理从来是一个细活,这一点看一下国外科研经费动辄数百页的管理使用规定就可以了解。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的经费管理太宽松,各种办法都不过是指导性的意见,缺乏细节的管理和管控。
我国的科研投入已成为世界第二。但投入高、产生低。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科研单位频发贪腐。科技部近日通报6家单位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涉及的问题有:以虚假票据列支费用;劳务费发放不规范;超范围开支经费等,引发各方对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的广泛关注。
近些年,屡见曝光的科研经费违纪案暴露出学术界“吃”科研经费的“潜规则”。
科研经费分纵横向管理,其中横向课题经费管理尤其混乱。这种管理局面,是行政主导科研管理、评价的结果,完善我国科研管理体制,需要改变这种管理方式。
所谓纵向科研经费,是指来自政府部门的课题项目;横向经费则是来自企业、社会机构的课题项目。在目前的科研管理体系中,高校和科研机构都特别重视来自政府的课题项目,将申请获得纵向课题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指标。而横向课题则通常不作为考核、晋升的指标,只有经费数量的要求。相对而言,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横向课题的管理较松,横向课题经费有的提成比例可达40%,且不用发票,还有的可用各种名目的发票冲账,是滋生科研腐败的重要领域。
这种纵横向分类管理,暴露出科研行政化的弊端。首先,高校和研究人员重视行政评审的结果,把申请到来自政府部门的课题作为业绩,导致学术研究重申请立项,轻研究;其次,来自社会的横向课题,本来是高校为社会服务,同时体现社会对高校科研创新的需求,但却被认为比纵向课题低一等,高校教师寻求横向课题,出发点就是赚钱,所以在申请到横向课题后,就想着折腾经费,这也使社会对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场应用价值很不满。
堵住科研经费漏洞,除加强审计、公开财务信息外,必须改革科研管理和评价体系。要取消横向和纵向课题分类,作为同样的课题项目,进行学术评审、立项——目前,纵向课题由政府主导评审、立项,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而横向课题则带有很强的利益色彩。这需要建立学术共同体,对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成果按学术标准和学术原则进行评价,而不是看项目的出身、项目的经费,把学术异化为课题学术、经费学术,演变为争夺资源的游戏,并滋生学术腐败。
在过去的数年间,科研经费腐败带出的问题令社会震惊。每年万亿的科研经费利用率竟如此之低,浪费如此严重。
当人们对此惊惧完之后,回过头来想一下,就会理解这一数据的本身很写实。一个简单的例子,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这不就很说明问题吗?当原本是用于科研人员买设备、搞研究的经费,都能用数量如此之多的火车票去报销时,就不难明白,科研经费的审核与监督就等同于没有。
科研经费本来是用于科研的费用,应该是专款专用,科学利用才对。对于科研经费的这些黑色漏洞,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修订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其对项目间接成本补偿机制进行延伸,扩大了劳务费的开支范围,并取消了比例限制;对于部分资金支出提出了实行“公务卡”结算的要求,减少现金支出,实现“痕迹”管理;对于成本补偿方式资助的项目,增加财务中期检查。这些措施都很有必要,也是内部管控必备的手段和方式。但问题是,不管是对资金比例的限制,还是项目费用的“痕迹”管理,这些都仍然停留在内部的自觉。换句话说,只要潜规则还存在,只要主管人员的权力没有被限制,只要科研经费的审批还是粗放式管理,存在寻租空间,那么,内部的监控就可能被瞬间瓦解。
经费的管理从来是一个细活,这一点看一下国外科研经费动辄数百页的管理使用规定就可以了解。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的经费管理太宽松,各种办法都不过是指导性的意见,缺乏细节的管理和管控。经费的申请报批乃至下拨使用等环节,都取决于内部监督和年底审核,而这么庞杂的工程,恐怕并不是几个节点和人员就能够解决得了的,由此,将经费评审、经费分配和经费管理过程向公众公开,主动接受公众监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