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2021年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成绩单来了(市政府2021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 、市“两会”精神,1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就2021年政府民生“十件实事”完成情况进行介绍。分别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条件、新增教育资源、老旧小区改造 、中心城区架空线缆和渍涝点整治 、便民出行、生活垃圾分类、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的完成情况。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义英就全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条件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

        2021年,市政府将“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或诊室121个,为全市2157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智能健康服务包 ,为2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列入民生“十件实事”。市卫健委作为牵头单位,积极筹划,周密部署,目前全市共完成131个发热门诊(诊室)建设,投入使用2516个智能健康服务包,配置111台基层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超额完成任务。

        发热门诊(诊室)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卡”作用,提高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建好基层防线,全面落实“及时发现 、快速处置 、精准管控 、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 。基层发热门诊(诊室)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等区域有实际物理隔离屏障,通风良好、路线便捷,有独立出入口 ,并与普通门(急)诊分设 ,避免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交叉出入,有效避免院内感染。

        为全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智能健康服务包 ,可以补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短板,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能力。智能健康服务包包括心电工作站、血糖测试仪、臂式电子血压计、血脂分析仪等常用医疗设备 。检测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云平台,让广大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项免费健康检查,尤其是方便了65岁以上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健康体检。

        基层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购置项目是疫后公共卫生补短板“湖北样板”建设重点项目。该项目将基本公共卫生体检和随访项目相关数字化检验设备 ,以及服务器 、数据管理和传输等信息化软硬件整合到车辆上,充分利用车辆的高移动性、车载检验设备的便利性和车载信息系统的连通性,打通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可及 、符合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车载医疗设备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 、便携式彩超诊断仪、尿液分析仪 、全自动血压计 、便携式身高体重体温体检一体机 、便携式十二导联心电图机、自助式心电筛查机、长时程心贴、除颤仪和医用离心机等11类设备 ,功能可满足基本公共卫生和常见疾病筛查服务需求。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朝志就全市新增教育资源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 。

        2021年,全市新建 、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8所,增加学位20760个 ,其中中心城区7所 ,学位6690个;新建、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5所 ,增加学位3860个,其中中心城区5所,学位1610个。圆满完成了2021年任务 。

        据介绍,市教育局通过领任务、明考核和定人、定岗、定职责等方式 ,紧盯目标抓落实;通过专班催、视频看、领导带队现场督、地方政府协调办等方式,紧盯问题抓落实 。该局始终坚持“说了就要做、做就要做好”的态度,把向群众承诺的事办实办好。

        2021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8所 。其中,开工建设5所,分别为樊城区晨光小学 、樊城区长征路小学、樊城区新华路小学 、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项目、襄州区荣华路学校;主体建成6所,分别为襄阳市第二十六中学、高新区第四小学、枣阳市开发区茶棚小学 、枣阳市吴店镇第二小学、老河口市张集中学学生宿舍、保康县店垭镇中心学校综合楼;投入使用7所,分别为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 、枣阳市中兴学校、枣阳市鹿头镇中学综合楼、枣阳市北城回民小学教学楼 、宜城市王集镇方阁村小学综合楼、南漳县徐庶学校1号教学楼、谷城县石花镇凉水井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

        2021年 ,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其中,主体建成9所,分别为襄阳市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金色营盘分园 、融侨·悦府小区配建幼儿园、高新区祥苑小区配建幼儿园 、吾悦广场小区配建幼儿园、华侨城南区C0202地块 、老河口市中心幼儿园李楼分园、南漳县第二幼儿园 、保康县马良镇宋家湾幼儿园综合楼、谷城县石花镇爱弥儿幼儿园;投入使用6所,分别为襄州区第二幼儿园 、襄州区石桥镇第二幼儿园、襄州区程河镇七房教学点附属幼儿园 、枣阳市七方镇隆兴小学附属幼儿园、枣阳市琚湾镇二王小学附属幼儿园、宜城市机关幼儿园 。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张德平就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

        2021年,纳入我市民生实事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计300个,改造面积约394.52万平方米 ,惠及城镇居民4.36万户,现已全部如期完成 。累计加装电梯45部,完成供水管道80.47公里,供电管线13.23公里 ,供气管道5.8公里,雨污管道281.26公里,道路318.46公里,消防车通道划线、标识362处 ,建筑节能改造9.218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1.684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480平方米。

        据了解,为保障老旧小区改造高质高效推进,市住建部门坚持“规划引领连片改造 、以人为本利民惠民、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统筹谋划提升内涵 、保护优先传承历史、建管结合长效管理”原则,围绕摸清底数,明确改造任务;梳理方案,明确改造范围及内容;出台政策,简化改造流程;“三问于民” ,解决民生难题;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多方联动,让专业人做专业事;长效管理 ,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加强督办 ,强化责任落实等八个方面持续发力。

        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 ,编制“十四五”期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修订《襄阳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将改造内容明确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分层次推进;出台《襄阳市市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服务指南及审批流程图》《襄阳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图》,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出台《襄阳市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联合会商会审工作规程(试行)》,对小区改造的安全性 、合理性 、科学性进行把关 ;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及县城品质提升 、雨污分流、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相结合 ,统筹规划、同步实施;积极协调水、电 、气、通信、智慧化等专营单位做好项目基础设施专项改造;深化“三方联动 、多元共治”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组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管线治理 、智慧化小区建设 、消防安全等工作专班,全面部署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市有效整合利用资源 ,动员全民参与,让人民群众共享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德平就中心城区架空线缆和渍涝点整治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

        2021年,市政府将“对中心城区丹江路、荣华路等7条主次干道实施架空线缆、占道杆塔和厢柜综合整治;集中治理一批积水渍涝点,确保不因降雨导致主干道交通中断;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纳入民生“十件实事”。市住建局聚焦净空 、疏淤、增绿,与各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坚决打赢城市建设和功能提升攻坚战 ,全力绘就美丽城市新画卷。

        净空方面,由市建管中心负责的檀溪路(西门桥—长虹南路)、杜甫巷、丹江路3条道路土建配套管网施工 、强弱电电气穿线、线缆及杆塔拆除等工作已全部完成;高新区负责的10kV魏高联一线(邓城大道—桃园路段)入地和东风汽车大道(油63线11#—28#)架空线缆整治工程已全部完工 ;襄州区负责的八一路 、荣华路2条道路架空线缆 、占道杆塔和厢柜综合整治已全部完工。

        疏淤方面,通过对城区排水防涝设施更新改造,有效提高了排水设施的收集排放能力,完善雨污分流,解决片区积水问题,由市政管理处承担的12个城区渍涝点改造项目、4个泵站改造项目和6个易积水路段管网专项清疏项目已全部完成 ,并在汛期充分发挥了排水防涝功能。

        增绿方面 ,截至目前,已完成樊西至竹条18万平方米道路绿化任务,东津新区完成13万平方米奥体大道绿化建设任务,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完成30万平方米绿地建设任务,高新区完成10万平方米绿地建设任务,襄州区完成30万平方米绿化任务,合计新增绿地101万平方米。

        在项目推进中,市住建部门严格管理,优化管理方式 ,建立管理台账 ,逐条细化目标 、量化任务,强化工期意识 ,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持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严守纪律,充分发挥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职能 ,始终践行“一线工作法”,确保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严把细节,用匠心打造精品工程,实行“施工单位自查—监理单位初验—建设单位全覆盖—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模式 ,真正把民生实事做好、做成精品工程。

        净空 、疏淤、增绿三大战役的顺利推进显著提升了城市品质、完善了城市功能,市住建部门将持续聚焦城市有机更新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襄阳。

        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张晓辉,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德平,市交通运输局副县级干部王敏 ,汉江国投副总经理刘刚就便民出行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2021年 ,市政府将“中心城区智能化改造交通路口5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实施智慧化停车管理;新开通和优化5条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启动襄州区乡镇交通班线公交化改造”纳入民生“十件实事” ,各职能单位紧盯群众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用足“绣花功夫”,全力保障相关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市经信局作为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的牵头协调单位,会同汉江国投 、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等相关单位 ,迅速启动路口智能化改造相关工作 ,于2021年底完成55个路口智能化改造及相应智能网联平台框架建设,共计安装RSU54台、毫米波雷达190台 ,智能网联平台已初步实现车联网先导区项目总览、先导区数据总体、系统数据监控、服务器监控、故障数据分析 、车辆数据分析 、全息路口数据分析功能。

        市住建局牵头承担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的相关任务,会同市直各部门 、各城区、开发区、汉江国投等单位,深挖现有的停车资源 ,切实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获得感、满意度 。截至2021年底 ,已完成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594个,除由汉江国投负责新增的1003个外,其他各城区共完成1591个公共停车泊位 ,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市交通运输局坚持问题导向 、专班推进 、重点突破,全力以赴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1年共开通公交线路13条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7条,襄州区乡镇交通班线公交化改造顺利完成 ,双沟、黄龙和峪山方集至市区的公交线路顺利开通 。此外 ,市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100% ,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14标台,乘客满意度达到91%,车均场站面积277平方米 ,远超国内公交行业标准 。

        汉江国投全面加强全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与运营 ,推动车联网建设,认真落实停车场项目选址、设计 、招标及施工工作,已建成唐城西公共停车场、琵琶山路生态停车场 、603文创园临时停车场等七个标准停车场及中心血站“口袋公园”、狮子楼两处生态停车场,可提供1003个公共停车泊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此外 ,积极配合市经信局,全力推进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工作,为“智慧公交”“智慧交管”“智慧出行”等深度应用场景建设打下基础。

        市城管执法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勇介绍了“在中心城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0个及建成5个家庭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在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小区实现家庭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这一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及工作成效 。

        2021年,襄阳在中心城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0个 ,其中襄城区5个,分别为新街社区、民主路社区、虎头山社区、铁佛寺社区、周家冲社区;樊城区7个 ,分别为茂盛社区、王家台社区、马道口社区、望江社区 、建华路社区、襄锦社区、建昌社区;高新区3个,分别为春园社区 、大石桥社区、鼎府社区 ;襄州区4个,分别为育红社区 、襄钢社区、西河社区、光荣路社区;东津新区1个,为西岗社区。目前 ,20个示范社区已通过区级和市级检查验收,去年12月29日,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对20个示范社区进行了命名通报。

        2021年,需完成中心城区家庭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5个,新增家庭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81.2吨,其中襄城区20吨、樊城区20吨、高新区20吨 、襄州区20吨 、东津新区1.2吨 。截至2021年底 ,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全部建成 ,并投入运行,目前已累计处理厨余垃圾687.84吨 ,产生有机肥料38.73吨。

        去年,市城管执法委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情况 ,成立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创建标准、评定程序以及工作要求,各城区、开发区也分别制定示范社区创建方案,按计划推进创建工作 。同时 ,围绕垃圾分类“分什么 、怎么分”,市城管执法委制定《襄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导则》《襄阳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襄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并采取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利用媒体平台宣传等方式,不断提高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此外,市城管执法委还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考核标准 ,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和暗访等方式 ,对示范社区垃圾分类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每月排名通报 。2021年以来,开展专项检查12次,督促指导各区整改具体问题60余件 。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津津和市总工会党组成员 、副主席梅玫就全市体育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

        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建枣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 、东津新区襄阳全民体育运动中心体育场和改建襄阳市体育场、谷城县体育场4个标准体育场 ;新建枣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改建襄阳市体育馆2个3000座以上体育馆;新建枣阳市体育中心游泳馆、老河口市游泳馆、东津新区襄阳全民体育运动中心游泳馆3个游泳馆 。新建场馆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全面开工,改建场馆已全面完工。新建更新中心城区社区文体广场40个、全民健身路径及“一场两台”(一个篮球场 、两个乒乓球台)40套 ,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分布在中心城区40个社区 。

        市文化和旅游局利用上级政策资金及市级体彩公益金等筹措资金15.67亿元,用于新建改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投入市级体育彩票公益金1240万元,用于新建更新中心城区社区体育设施 ;扩大悬浮地板面积作为中老年人群广场舞健身区域,配置适合儿童攀爬、游乐的组合乐园,升级实施40套新一代智能化健身路径。

        去年 ,全市新建改建体育场地设施89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近27万平方米,服务周边健身群众超过50万人,推动了我市基层体育设施提档升级 ,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2021年,市政府将“新建改建中心城区户外职工爱心驿站100个”列入民生“十件实事”。目前,市总工会已在中心城区新建改建爱心驿站109个(提档升级47个,新建62个)并全部投入使用,其中樊城区35个 、襄城区31个 、襄州区19个 、高新区18个 、东津新区4个、鱼梁洲开发区2个。

        所有爱心驿站全部按照“七有”标准规范建设 ,即有场地 、有标识、有设施、有宣传 、有服务 、有制度、有成效,切实解决户外职工饮水难、吃饭难 、休息难等问题。户外职工还可通过爱心驿站享受免费法律服务 、心理咨询等项目 。中心城区爱心驿站建成开放以来,已为户外职工提供周到服务10余万人次。

        为确保爱心驿站能够持续为职工提供高质量服务,市总工会与各站点单位签订了管理协议,每年为各站点提供2000元管理维护经费 。目前已与铁塔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合适站点建设智能换电柜,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提供充换电便利 。

        市民政局副局长施海潮就全市提升养老服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 。

        2021年 ,市政府将“推进3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新增1000张护理型床位,新建5个街道综合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和10个老年人幸福食堂”列入民生“十件实事”。目前,全市实际推进32个社区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新增1293张护理型床位,建成7个街道综合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和12个老年人幸福食堂,超额完成任务 。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为了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通过建设幸福食堂,着力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建设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实现家门口养老;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有效提升为老年人服务水平;增设护理型床位 ,提高养老机构护理能力。

        市委市政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市委改革任务、市政府年度考评重点工作内容 。市政协将涉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作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市委 、市人大 、市政府、市政协多次深入养老机构和社区,协调解决养老服务工作遇到的难题。各县(市 、区)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作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 ,纳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 。

        民政部门充分整合上级补助资金、市本级福彩公益金以及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专项资金,加大对民生实事项目的扶持力度 。按照“建成一批、验收一批 、补助一批”的工作模式,市民政局先后两次组织专班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实地验收,市本级共计补助资金868.556万元。

        民政部门还压实施工单位建设质量责任,以无障碍、适老化为基本要求 ,严格落实养老服务设施最高建设标准 ;压实县(市、区)民政部门监管督导责任,通过实地督办、项目观摩等方式 ,强化过程监管;探索实施惠企“无申请兑现”、智慧养老 、家庭养老床位等六项改革举措 ,进一步激发了养老服务市场活力 ,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益。

        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长虹就2021年我市5G基站建设情况及偏远山区光纤网络、4G移动网络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5G网络建设的部署,抢抓机遇,加大5G网络投资建设力度,推动5G基站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中心城区新增5G基站4303个 ,超额完成全年3800个基站建设任务,实现中心城区5G网络全覆盖。截至目前 ,全市已累计建成5G基站6503个 ,基站建设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

        与此同时 ,我市在5G网络应用探索方面实现多点开花,分别与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签订5G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一批5G应用示范 ,如东风康明斯正加快建设5G+数字工厂、市中心医院实现5G+远程医疗会诊、东风日产5G+襄阳智慧工厂项目入围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等。5G网络疑难站址攻坚改造也取得重要突破,协调解决了涉及襄阳的58处5G疑难基站建设等问题。

        为确保2021年完成3800个5G基站的建设目标,我市坚持统筹协调,制定印发《襄阳市加快5G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各部门 、各基础电信运营商精诚合作,协同发力,主动下沉一线,现场协调办公。

        关于偏远山区光纤网络和4G移动网络建设情况,2021年 ,我市292个普服基站开通率达到100%,4G信号已覆盖试点行政村村委会、学校、卫生室等主要公共机构,各项指标均达到项目设计要求。我市于2016年成为全国第一批97个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地市之一,当年国家财政补贴5805万元 ,带动基础运营商投资2.69亿元,实现1395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全覆盖 。2019年至2021年,我市又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4G项目,先后争取国家财政补贴4586万元,在偏远地区村庄建设了379个4G基站 ,达到工信部要求的4G网络全覆盖要求。

        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地区信息覆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 ,在租金要价 、站址开放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同时,筹措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2018年至今 ,全市累计奖补6404万元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积极落实相应配套政策 。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刘智,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庆就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2021年,市政府将“完成928个、启动936个村‘两基’补短板强弱项建设  ;新建改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0公里 ;改造公路危桥160座”纳入民生“十件实事”。各职能单位统筹协调、科学规划 、周密部署 、注重质量 、从容建设,全力补齐农村“两基”短板,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根基保障 ,助力乡村变美、变富 ,合力绘就宜居宜业的田园画卷。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围绕农村群众的诉求期盼 ,坚持顶层设计,找准小切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精准施策,夯基垒台,循序渐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基础;坚持问需于民,明确14项“两基”补短板具体任务和7个基本公共服务强弱项内容 ,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坚持多措并举,采取“八个一部分”(整合上级财政资金解决一部分,本级财政配套、奖补一部分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一部分,从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中返还一部分,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部分,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释放一部分 ,村组、农户、乡贤 、能人自筹 、捐助一部分 ,从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融资一部分),融资到位68亿元,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坚持笃行实干,按照先易后难、全域推进 、三年完成的要求,先后出台了实施方案 、操作指南、“十不准”负面清单,并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体、镇村实施”推进机制 ,精准施策;坚持全域推进,推动美丽乡村由点美向线美面美拓展 、由颜值向品质气质提升 ,新培育了金银、闫营、金山、石湾、米芾等一大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截至2021年底,全市928个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已全部完成,936个村的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 。

        市交通运输局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 ,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发展成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锲而不舍抓创建 ,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完善安全设施保障,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出行、舒适出行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完成农村公路新建改建提档升级项目2173.273公里,完成公路危桥改造233座,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