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 ,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也是高效推进基层治理的根本保障。广西贵港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实施网格管理“红格善治工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 、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网格治理效能,使党建“红色引领”成为网格管理的鲜明底色 ,有效推动基层善治,形成“网中有格 、格中有人 、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尽知、事在格了”的网格管理体系 。自“红格善治工程”工作开展以来,广西贵港市贵城街道荷城社区以党建网格化为统领,促进党组织在引领社会治理、主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进一步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助推服务群众精准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目前,全市城乡地区共划分“两类四级”网格3.3万个,配备“六长两员”队伍6.6万人 ,实现了网格划分管理全覆盖 、无死角,所有网格实行统一编码和地图标识管理,在广西率先实现村(社区)专职网格员和公职人员下沉网格100%全覆盖。

        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贵港市荷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本网记者张雨楠/摄

        一、核心驱动,发挥组织优势,激活党建“一盘棋”

        一是健全治理体系。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针对网格管理中各自为战 、用力分散问题 ,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搭建党建网格信息系统,以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为主体 ,健全网格治理体系  ,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二是完善组织架构 。在成立街道大工委 、社区大党委的基础上,把党支部 、先锋治理小组建在社区网格 、小区楼栋等区域 ,形成街道、社区 、网格 、楼栋四级联动机制 ,增强了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三是推进共建共享。打破条块壁垒,加强协同配合区直部门单位结对社区 ,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整合各自组织资源、服务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建共享,消除工作盲区,密织了社区基层治理体系。

        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贵港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网格管理“红格善治工程” 本网记者张雨楠/摄

        二 、区域联动  ,强化资源统筹 ,打通服务“关节点”

        一是配强网格骨干力量。社区支书担任网格长,配备专职网格员2名,小网格长38人 ,微网格长674个 ,专属网格长25人,网格员 、警务员组成网格治理队伍 ,“双格双员,融合联动”促进问题早发现,推动问题早解决 。二是建好服务阵地。将社区网格服务功能规划融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步建设 ,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 。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活动,促进社区和谐。三是强化数据支撑 。采取“金字塔”式层层建立微信工作群共建微信群 687个,组建微信群37个,全社区23797户居民,已入群24034户,入群率 101 %,网格管理微信群已全部运作使用,保障网格化工作顺利运行 。

        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贵港市荷城社区实施“红格善治工程”五个关键环节 本网记者张雨楠/摄

        三、双格融合,畅通服务渠道,一网兜起“大小事”

        建立综治网格与警务网格“双格融合机制” ,有效实现网格治理与社区警务的优势互补 、业务互助,畅通服务群众渠道。一是一网三防。通过构建社区平安建设“一张网” ,实现“防辖区发案、防涉稳事端、防治安事故”目标,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五类风险”,不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荷城。二是多格同频。建立“网格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联动机制 ,形成的“发现—推送—处置—协调—监督—反馈”的事件处置闭环摸模式,通过“两类四级”网格模式 ,实现快速有效地下达指令、收集信息  、解决问题,常态化运行后累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治理问题等81件。三是四融十联。以街道辖区为主要治理单位,以大网格长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以街道政法委员和城北派出所所长为主要分管领导 ,以街道综治中心和城北派出所为牵头单位  ,荷城社区为协同单位,推动综治网格和警务网格实现网格融合、人员融合、平台融合、资源融合,推动综治网格和警务网格实现基础信息联采、安全隐患联排、矛盾纠纷联调、基层反邪联抓、社区禁毒联推、重点人员联控 、特殊人群联管、治安防范联巡、群众求助联帮  、防范教育联宣,强化网格力量与警务力量在平安建设工作机制和红格善治工程框架内进行深度融合、高度联动,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矛盾不上交 、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郑健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