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谈辉 :用研发铺路,讲中文办公故事!永中Office的进化并不孤单(谈永道简介)

        这里是2023全新改版·伙伴故事专栏
        华为伙伴的100张面孔】第
        48

        谈辉:用研发铺路,讲中文办公故事!永中Office的进化并不孤单(谈永道简介)

        2000年加入永中 ,没想到这班岗一站就是20多年 。彼时,市场上的文字编辑系统还在DOS下运行 ,各种编辑操作也并非今天熟悉的“所见即所得”。但秉承着“做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完全面向中文环境”两大信念 ,永中坚持了下来。

        如今的永中Office不仅在功能和应用体验层面不断精进,更是融入了AI大模型技术。从此,中文编辑可以更简单 、更强大、更智能。

        ——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谈辉

        梦幻开局

        即便以如今的视角来看,永中软件的开局仍可谓梦幻。

        永中成立于2000年,而永中Office是其核心产品。秉着自主创新的理念,永中Office的每一行代码全部由永中人自己完成。

        忆当年,谈辉依旧难掩激动 :永中Office的第一个版本是在人民大会堂发布,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并且 ,永中还成功申报了当时的“863” 、“核高基”重大专项,鉴定委员会更是集合了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7位院士;而担任专家组组长的则是科学院、工程院的双料院士宋健。

        一时间 ,永中Office风光无两。本以为永中Office可以在这样的开局中一路顺风顺水,但现实却并不能尽如人意。

        砥砺前行

        永中Office套件包含文字、表格、简报等三大核心组件。当时,永中软件认为三大产品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底层数据平台 ,如此便能更方便的实现数据联动;用户只需进行一次修改 ,所有引用相同数据的文字、表格和简报便能实现自动数据同步。这相当于三栋大楼共用一套地下停车库和物流通道 。

        坦率的讲,这套逻辑与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数据底座是一个道理 ,无疑是相当先进的。但对于十几年前的用户而言,这套理论却应者寥寥 。而这样一套庞大的数据底座编写起来是困难重重。

        当然,永中软件也没能逃脱盗版软件的困扰 。克服万难开发出的Office软件却无法带来与之匹配的收入,这种“持续失血”的痛苦可想而知。

        并且,彼时的Office市场还处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宏 、插件、动画 、公式函数等一系列高级功能正在快速增加。

        作为当时产品团队中的一员,谈辉如今亦能如数家珍:永中Office包含7800多个功能点 ,迭代工作相当繁重。并且由于永中Office采用了先进的“组件共用”设计思路,功能的开发难度更高 。与此同时,永中Office还要在不侵犯任何专利的情况下保证旗下产品能够兼容各类文档;保证文档显示格式、打印格式的与其他软件完全一致 ;保证用户在其他软件中形成的使用习惯能够在永中Office中完整适用……对当时不过几百人的永中来说 ,这太难了 !

        担子越来越重 ,同行者越来越少 ;但永中坚持了下来 。

        柳暗花明

        永中的坚持不是毫无意义的倔强,转机出现在2018年 ,永中Office再次回到聚光灯之下 。

        用户发现永中Office在功能完整度 、兼容性、性能 、易用性方面的多重优势。过去20年逆境中的坚持在此刻都化为掌声和订单。由此,永中软件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除了传统的Office办公套件之外,永中迅速推出了移动Office、Web Office、永中OFD版式办公软件、永中DCS文档在线预览 、柚墨、永中PDF工具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安全文档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新产品、新功能 、新服务 。同时,在用户关注的数据安全方面,永中Office也率先做到了用户数据的全流程加密处理 。

        正如所有高速发展的企业一样 ,纷至沓来的用户和越发多样的应用场景也让永中面临一次新的转型——上云 。

        从本地部署到云端部署,云化Office不仅能够提升易用性 、降低用户TCO ,更有利于永中Office与各类政务系统、OA系统 、财务系统、ERP系统实现联动 ,让办公套件真正融入政企用户的数字化业务流。

        对于一门心思扑在Office上的永中来说,自建云显然不是最佳选择;而经过多番调研对比之后 ,华为最终成为永中的上云合作伙伴 。

        对此,谈辉对当时的决策记忆犹新:华为不仅是国内顶尖的云服务提供商 ,更在产品技术调性和发展理念层面与永中相得益彰。都是赛道内的顶尖选手 ,都专注于核心技术,都重视用户价值的体现……三观相符,合作才更有基础。

        为了保证迁移过程中的用户无感,所有迁移工作都在凌晨2点进行。期间,双方工程团队挑灯夜战 、合作无间 ,攻克了系统兼容性、接口适配、数据带宽 、数据动态存储、分布式系统架构等一系列上云难点 ,也完成了永中旗下产品与openEuler和鲲鹏硬件生态的完整适配。

        弯道超车

        2019年,AI大放异彩;何不将AI融入Office ,让文字、表格和简报更简单、更易用?

        面对全新的技术领域,永中骨子里的钻研劲儿又一次被激活。随后,永中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200余人的AI团队,势要用新技术创造颠覆性的Office编辑体验。2020年,永中申报“智能办公软件”国家重大专项 ;2023年,永中文韵大模型成功面市 。

        对于大模型技术与Office的结合,谈辉这个Office老兵的语调也变得轻快:借助专为中文写作而生的文韵大模型及云端算力 ,用户终于可以摆脱“写了改、改了写”的传统编辑模式;通过直接给定文档的主题、内容、中心思想和用途 ,用户可以让大模型先批量生成提纲,对提纲进行细致修订之后一键成文。同时,文韵大模型还能根据用户所处的行业及历史文本等大数据来确保文字风格的前后统一,让AIGC更具实用性 、可读性。此外,在表格和简报方面,AI和大模型技术也能帮用户实现拍照生成表格 、根据提示生成不同样式简报等功能。

        显然,AI和大模型与Office的结合能够几十上百倍的提升文稿创作效率 ,是Office进化过程中的一次颠覆性创新。如此成效,既与永中AI团队的持续研发和创新有关,也与华为昇腾硬件的庞然算力和华为团队的鼎力支持有关。

        华为打造的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天堑变通途的关键 。

        在硬件层面 ,强大的昇腾算力为包括永中在内的200余家省内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了普惠算力支持,应用范围涵盖大语言模型 、能源 、安防、森林防火 、智慧城市 、AI制造、车联网、铁路等众多领域;为江苏省的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智算新动力 。

        同时,江苏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则为广大行业和中小企业用户提供AI开发和应用层面的针对性扶持 ,帮助用户熟悉并使用各类使能工具 、AI开发工具链完成基础开发工作;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在软件层面,华为还以昇腾硬件特点为基础,针对AI开发流程痛点推出了ModelArts云端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不仅包含了经过优化的庞大算子库 ,更能对目前行业主流的Pytorch 、TensorFlow 、MPI、Mlstudio等算法框架提供完整支持,并实现算法管理、任务调度 、软硬件资源管理海量功能 ;可以完整覆盖AI开发全流程。而利用ModelArts的强大功能和广泛兼容性 ,永中仅用数月就完成了文韵大模型开发及应用环境的整体迁移、优化工作。

        在文韵大模型的研发过程中,华为的前端支持及后端工程技术团队也与永中团队联合完成了算法库的更新和算子的调优工作,在昇腾系列硬件上实现了优质的计算性能和效能;而算法与算力的高度匹配也让文韵大模型的可用性有了底层保障。

        谈及大模型的未来,谈辉表示:文韵大模型是永中AI战略的第一步;同时,文韵大模型也是昇腾生态体系中首个Office智能办公大模型。携手迈出这一步,对双方来说都是幸事。以此为基础,永中正在与华为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多模态技术在Office领域中的应用,帮助用户获得“文生图、图生文”能力,进一步拓展AIGC的应用场景。与业内众多顶尖厂商的同步合作也让用户在未来可以调用不同算法,根据生成内容择优而用。

        人总说探索之路是孤独的,但显然 ,永中的创新之路并不寂寞。总结过往 ,谈辉表示:永中不是那种抱着过去的坛坛罐罐不撒手的企业 ;永中既没有忘记初心,更没有停止创新 。在创新的过程中,永中结识了华为;在合作的过程中,永中也看到了华为“用户第一”的合作态度 。而这正是永中在产品技术之外所要达成的新目标。

        借助AI加持的新一代永中Office产品,人们可以自由、高效 、精准的表达 ;而借助与华为等伙伴的多维度合作 ,永中则能让Office服务更多人、更多企业 、更多场景。透过荧幕上悦动的方块字,中文Office的故事正在渐入佳境。


        10月21日 ,相约无锡。

        共创智能时代 ,共享智能成果,
        智赋百业 ,算引未来!

        昇腾人工智能高峰论坛——
        华为中国行2023(无锡)

        期待您的莅临!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