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仅部分高校培养教育硕士 ,不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赵广立

        “现有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侧重本科层次的培养 ,只有非常有限的‘985’高校和部属师范大学进行规模非常有限的教育硕士培养,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近日,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用两个“非常有限”,直指当前教育硕士培养规模不足、难以满足基础教育所需的问题。

        他认为,现有师范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已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 ,迫切需要给予有丰富的教育硕士/博士培养经验的高校“本研贯通”培养资格,并逐渐增加招生指标和扩大招生范围 。

        教育硕士生源结构“几经变迁”

        教育硕士培养主要以培养中学优秀师资为目标。自1997年开始试点招生以来 ,在我国已有近30年历史。

        “中小学老师是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提高中学老师学历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扩招的动力所在 。”作为首届指导教育硕士的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东风是教育硕士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他表示,从最初的“在职不脱产培训”到现今的仅招收应届本科生 ,教育硕士生源结构可谓几经变迁。

        李东风介绍 ,最初的教育硕士生源大多来自国内中学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 ,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主要目标是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认知和学历。由于他们从实践中带着问题来求学,目标较为明确 ,因此 ,“早期的教育硕士质量还是不错的”。

        但在2010年后,教育硕士生源结构出现了根本变化 :在职中学老师逐渐淡出教育硕士“大军”,师范专业应届生和少数非师范专业应届生成为主力。

        然而李东风指出,教育硕士是专业硕士的一种 ,相比学术硕士 ,其历史短暂 ,“高校、导师和学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丁建宁看来 ,当前高校的研究生招录方式并不能很好选拔和培养未来基础教育所需的高质量师资 ,就高校对未来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而言 ,急需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 。

        加强培养教育硕士/博士 早有顶层设计

        关于加强教育硕士 、教育博士的培养 ,国家层面早有文件精神指引。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 ,提出要“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明确“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 ,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造就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 。

        上述文件还提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具体要求为,“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 ,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 ,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 。

        丁建宁告诉《中国科学报》,在上述指引文件之后 ,教育部也有具体行动。

        2023年7月25日,《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发布,启动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该计划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并首批试点支持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会同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培养任务。从2023年起,每年每校通过推免遴选不少于30名优秀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理学 、工学门类有关学科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或教育硕士,同时面向在读理学、工学门类的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重点为中小学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

        另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  ,2023年部属师范大学计划招收公费师范生8300名,计划招收优师专项师范生12420名 。

        丁建宁认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现有的培养实践非常侧重本科层次师范教育人才的培养,教育硕士的培养数量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他以教育大省江苏为例 ,指出截至2022年 ,该省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硕士学位占比分别为4.8%、8.3%和24.6%。他认为,这样的学历层次、结构不能适应教育强省、强国的要求,与相关文件要求差距较大。

        建议增加培养高校数量 取消师范专业限制

        在丁建宁看来 ,对教育硕士/博士招生和培养的改革迫在眉睫。

        首先是扩大招生 。“建议给更多有条件的高校‘本研贯通’培养资格,逐渐增加招生指标、加大推免力度,并取消师范专业限制。”他提出,除前述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外 ,还有许多高校具有扎实的师范教育基础 ,具备培养教育硕士/博士的条件,应在考核认定的基础上 ,给予这些高校相应的招生指标 。

        在招生范围上,丁建宁认为,可不必限定学生本科阶段是否为师范专业 。

        “可以在本科毕业生中挑选立志从教的人员,选拔时主要考核其专业学科课程知识水平、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终身从教的教育情怀,确保培养的毕业生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 、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一流。”丁建宁说。

        另外 ,丁建宁建议 ,教育硕士/博士深造的大门还应向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打开 ,并制定针对性措施,比如一线骨干教师可通过“申请—考核”方式直接攻读教育硕士/博士 。

        他提出,对于一线骨干教师,选拔中应更注重考察申请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成绩和基础教育研究能力。同时,考虑到一线教师“工学矛盾”等现实困难,他建议对此群体采取弹性学分制和双导师制等方式进行培养。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