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啥是“科研民工”?(科研民工和科研狗)

        绝大多数人没有在高校工作的经历,不了解高校的运作机制,总以为博士只要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就可以从事自己擅长的专业研究,只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假以时日,就能功成名就。

        显然 。这种认知是非常错误的。

        搞研究需要购买仪器、设备和药剂,支付劳务费、论文版面费和会务费等,但是大部分研究经费不是天上自己掉下来,总得找个金主掏钱付账。当然也有自己掉下来的 ,但轮不到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小青椒。即使钱满天飞,也不一定落到他的头上。

        所以青椒想要搞研究,必须自己申请课题,成功了才有钱花。

        博士进入高校以后 ,都有几年的新手保护期 ,大多数高校都会给一笔科研启动经费 ,例如博士基金 ,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就看这个单位的财力高低。

        利用这笔经费 ,青椒能开展一些研究,发表几篇论文 。以这个为基础,去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 ,成功了就有钱继续做研究 ,形成良性循环  ,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文章有了 ,项目有了 ,经费有了 ,成果也会有的,副高职称指日可待。

        但是,青椒之间能力有差异,运气有好坏,并非所有的青椒把博士基金用完之后就能申请到项目,大部分人还是铩羽而归。没有项目就没有钱,也就无法继续开展研究。在高校这个平台上就是无业游民,除了上课,无所事事,由于非升即走 ,几年以后被淘汰是必然的事 。平台越高,淘汰率越高。即使不被辞退,被边缘化也不是什么好事 ,妥妥的loser。

        怎么办呢?

        人不能闲着,要么自己主动联系,要么学院出面说和,尽快加入其他大佬的团队,给人家打工,给人家做研究 。发文章时自己是一作,项目主持人是通讯作者,大家各取所需。

        这种情况下 ,肯定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研究  ,只能按照人家的思路工作 ,就跟打螺丝一样 ,是不是很憋屈?不管怎么说,只要能够延续学术生涯,都比无所事事强一百倍 !

        花别人的钱 ,做自己擅长的事,也不是不行。有的老板比较大方,经费充足 ,允许你试试,前提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成功了 ,皆大欢喜,以后还有继续合作的必要。

        不成功的话,肯定没有好脸色看,甚至麻烦多多 ,毕竟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也得向金主解释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候你就是替罪羊 ,而且必须是!

        这就是“科研民工”说法的来历 。

        总的看来,高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和社会的其他部分没有不同:同样嫌贫爱富 ,同样踩低捧高 ,需要投机钻营 ,需要阿谀奉承。有钱的就是老板,走到哪里都有笑脸相迎,可以趾高气昂,吆五喝六,指点江山!没钱就是打工人  ,谁也瞧不起 ,连学生都瞧不起!见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不敢大声说话,活得憋屈,活得窝囊 ,真的很难过!

        所以 ,很多青椒自诩为科研民工,感觉自己事倍功半 ,活得狼狈不堪,因为要想在校园里混出名堂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

        攻读博士学位真的很难,但是路都是自己选的,没有人强迫你这样做。

        明明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你非要去试试,试错成本只能自己负担。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残酷,怨不得谁,只能怪自己不长眼。

        所以,“选择大于努力”真的是至理名言。

        坦白地说,大部分人不适合攻读博士学位。因为攻读博士学位仅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足够的智商和想象力。

        二本三本院校的大学生都是芸芸众生,资质有限,能力有限,读书一定要适可而止 ,够用就行 !大学毕业后尽快参加工作,自强自立 ,量入为出,买车买房 ,结婚生子,这才是正确的人生姿势。非要在读书这条道上走到黑,三十好几了还无法自食其力 ,而且前途渺茫,真的是自找苦吃。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