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掌握这些措施 ,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编辑导语:结合敏捷项目管理,产品经理或业务人员可以一定程度上推动项目的快速运行 ,实现降本增效,并推动后续项目的优化迭代 。那么 ,若想实现敏捷项目管理 ,你应当具备哪些思维方式、或者拿出什么举措?本文作者做了相应解读 ,一起来看。

        掌握这些措施,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一、什么是敏捷项目管理

        敏捷管理如果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就是 :面对高度不确定的事件 ,思维 、行动,快速反应、快速应对,并作出正确选择的行为 ,称之为敏捷。

        如果再精炼的概括一下 ,那就是“对 、好、快” 。PO确保做对的事 ,SM负责快速推进,DT保证正确地做事。

        掌握这些措施,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二 、敏捷管理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1. 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

        实施敏捷管理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给大家“洗脑”,让大家从传统的开发模式上彻底转变到敏捷思维的开发模式中 ,只要先从思想上进行彻底改变,才能在日后的身体力行中去积极实践 。

        而转换思维 ,就先要让大家深刻理解敏捷的价值观 ,而敏捷价值观就是:

        掌握这些措施,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敏捷价值观有点“混沌”,我给大家翻译一下 ,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

        掌握这些措施,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第一条,敏捷管理注重以人为本 ,因为人才是整个项目的核心“资产”。二战时,为什么美国从欧洲疯狂抢人才 ?苏联解体时  ,为什么中国从乌克兰疯狂抢各类技术人才 ?都是这个道理,因为有了人才,才有办好事的“源动力”。

        第二条,可用的软件是指交付物,意思是说我们最终交付给客户的东西必须是高价值 ,有用的。如果竟是“反人类”的操作,文档写的再好又有什么软用?

        第三条以客户为中心 ,这句话就很讲究了,为什么不是以用户为中心 ?因为敏捷管理思想的推出 ,是建立在B端的甲乙双方这个逻辑框架下的(当然有些内容也适合C端)。

        在B端市场中,很多能拍板买你软件的和最终使用你产品的是两波不同的人。我们软件开发要优先满足“客户” ,再去满足“用户” 。如果你设计了一个让用户很爽的功能,到时候客户不满意,那恐怕到时候回款的时候就悬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给甲方爸爸开发了一个企业内部的IM ,老板要求显示员工已阅信息,但是你为了尊重用户个人隐私生活空间,就没有这个功能,那老板心里肯定不舒服 ,以后合同还怎么续签。

        第四条,拥抱变化我就不细讲了,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

        除此之外 ,我们在今后的行事过程还要遵循敏捷的12条原则,具体见下图 :

        掌握这些措施,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你可能看后,第一感觉就是:WTF,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说的什么玩意,虽然列了1234 ,但还是感觉没有逻辑感。

        没错,当时我就是这个感觉。为了能够让大家能够把他嚼碎了往肚里咽,我给大家做了一下抽象概括和归纳总结 。其实12条原则这么多话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我最烦那种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

        以人为本,高效沟通,以目标为导向,不断自我进化,通过快速迭代的形式为客户交付高价值的软件。

        具体我是怎么抽象概括起来的,还要归结于归纳法,看似他把事情说了那么多多 ,但是好多东西都是同一个主题,具体如下:

        掌握这些措施,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归纳完我们发现,说了一大通,原来就是在敏捷价值观中加了“高效沟通 、自我进化、快速迭代”。这样一梳理就简单明了多了(感觉哥这总结能力,可以裸考ACP了-捂脸)。

        2. 构建敏捷管理团队

        敏捷管理团队的构建有点像管理学中,变“直线式管理” 为 “矩阵式管理”的意思 。

        掌握这些措施,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之所以要构建敏捷的管理团队 ,就是要帮助团队去除“政治化、部门墙”等障碍,从而实现扁平管理,高效沟通的目标  。其中最好的形式就是构建一个10人内的小组,把大家的座位集合到一起 ,方便日常面对面的沟通与协调,从而免去过往冗长的各种流程 。

        3. 实施增量式迭代开发

        我们拿造汽车举例说明一下增量式思维和增量迭代式思维的区别。传统的开发模式都是增量式思维,这次交付一个轮子,下次交付一个车身等等,每一次交付的东西都不能直接满足用户的交通行程需求 。

        而增量式迭代思维,是这次交付一个滑板,下次交付一个自行车,再交付你一个小汽车 ,每次给你的交付物用户都可以正常使用,这便是Minimum viable prodouct(最小可行产品)思维。

        掌握这些措施,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反观微信的成长史,他的快速成长史便是用了这种思维  。首次上线的微信,只有一个聊天的功能,而且页面粗糙,但是随着快速迭代以及张小龙对人性和商业的深刻洞察,微信逐渐从通讯工具到信息平台再到生活入口,一步步壮大起来。

        微信历次大版本迭代内容 :

        1. 微信的1.0版本,就是一个在熟人之间可以免费发文本信息和图片的工具 。
        2. 微信的2.0版本,增加了微信的语音功能和“查找附近陌生人”的功能,到这里,微信成为了陌生人语音社交的工具 ,但还是个工具,却实现了用户的爆发式增长。
        3. 微信3.0版本的时候推出了“扫一扫”、“服务号”,从这个点开始 ,微信开始连接世界。
        4. 在4.0版本的时候,微信推出了“朋友圈”,微信从通讯工具开始进化,变成了社交平台。
        5. 微信的5.0版本,加上了“绑定银行卡”,对微信来说有一个巨大跃升,成为了今天的移动生活场景 ,甚至是移动商业帝国。
        6. 在6.0中推出了群红包和小视频 。
        7. 在7.0版本主要是增加了即刻视频和做一些小优化。
        8. 微信的8.0版本迭代登顶了热搜,增加了“视频号”和“直播”,但在外界看来,这是对快斗围追阻截的绝地反击 。

        4. 借力敏捷管理工具

        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做“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能够巧妙地借助外力,是大多数成功人士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敏捷项目管理中更是如此。能够助力敏捷管理的软件有PingCode、Jira等,这里我详细介绍一下PingCode 。

        作为国内最标准的Scrum 产品,PingCode不仅支持Scrum框架所必需的基本元素,而且几乎能够解决所有敏捷项目管理相关的问题 ,并且还支持通过插件来补充实现与其他主流开发工具的打通 ,以实现敏捷开发过程中的需求管理 、测试管理、缺陷管理 、项目集管理 、目标管理、知识库管理 、自动化管理等全过程管理。

        掌握这些措施,敏捷项目管理直接飞起(项目管理敏捷方法)

        5. 积极拥抱变化

        敏捷之所以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对管理变化的探索 。现实中很多变化来源于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总是和风险相关的 ,所以敏捷项目拥抱变化也就意味着与风险共处 ,拥有了管理变化的能力 ,也就拥有了管理风险的能力 。而拥抱变化主要有如下三种措施:

        1)识别什么样的变化能带来真正的风险

        在项目管理中,通常会遇到两种变化。第一种是预期内的变化,这种相对来说好处理或者说风险并不是很大,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第二种是预料之外的变化,他无法预测和判断,不确定性很高,也很难从过往经验里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种变化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因为它带来的是真正的风险 。而这种变化一旦发生,不仅可能推翻我们原有的计划,使我们努力的成果和正在努力的事情从头来过,甚至连最初制定的方向和目标都要发生变化。

        遇到这种情况,管理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快速行动 ,识别原因,验证假设,评估风险,寻找办法,甚至需要设计出一个新的方案。

        2)如何管理不确定性带来的变化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事前时刻准备,不间断地去诊断和评估现状。
        2. 事中及时响应,快速找到新的平衡,设计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3. 事后回顾、反思、复盘、总结 ,让发生的事情成为经验的一部分。

        3)在变化面前 ,应该拥有怎样的心态

        ① 要有开放的心态 ,充分认识到变化的必然性。

        ② 敢于担当,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客户也陷在不确定性里,不知道如何应对变化或者并不清晰自己想要什么 ,很多时候团队会选择等待,目睹客户在犹豫中错失良机或构成发布质量的隐患,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主动担当起来,做好向上管理 ,帮助客户一起并肩前行。

        ③ 不断成长 ,事情是不断变化的 ,事情的发展更多取决于人的选择方向和努力程度,积极的心态和精益求精的追求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事情发展的方向和结果。

        三、写在最后

        虽然敏捷管理是未来大势所趋 ,并且有着诸多好处 ,但是,我们切忌大搞“大跃进”式的揠苗助长,否则未因敏捷而生 ,却先因敏捷而死 。敏捷管理的实施是渐进式的,初期我们可以先以混合开发为主,慢慢地切入到敏捷管理的主轨道上,让其稳步着陆 ,如此才能让敏捷管理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增强发动机 。

        本文由 @B端实战训练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