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3招 ,快速搞定一个APP项目(如何快速做一个app)

        本文主要是来跟大家复盘一下,为何能快速完成一个投资不大的APP项目,在其中,我们运用了那些措施?

        3招,快速搞定一个APP项目(如何快速做一个app)

        先大概说下这个项目的背景,一个APP项目,投资不大,百万左右的规模,是我们部门第一个g端项目。

        项目投标的准备非常仓促,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结果中标了,有些意外的惊喜 ,更惊喜的是这个项目验收速度之快从来没有过,应该说一期的项目算是比较成功的,事后复盘一下 ,为何能这么顺利的实施项目,大概以下三个措施起到了作用。

        一、项目需求的管控到了极致

        开始接手实施这个项目,第一步还是控范围 ,也就是我常说的边界思维 ,在签订合同之前 ,要严格的把项目边界定出来,为后面的顺利实施做铺垫。

        这个项目招标的时候项目需求写的非常粗,我们经过和用户的的初步调研,把用户的需求分到了三级功能点,并评估了工作量,给出优先级,拿这个文档和用户进行第一次谈判 ,有些个别的内容被砍掉了 ,整体来看工作量还是很大,没有达到预期。

        第二步我们作为产品线和销售摊牌,把我们能做的需求范围和项目进度的满足情况和销售说清楚,这个是底线,否则就没办法承接了,让他找用户谈,这招叫欲擒故纵,当然我们也确实做好了不承接这个项目的准备,单点项目 ,看不到后期的太大扩展的可能性 ,没办法产品化推广,一期项目赚不到钱,做了意义不大。

        这招欲擒故纵有了成效 ,用户考虑项目进度和后期的推广难度 ,接受了我们的范围要求 ,最后达成可一个最佳的项目边界。

        边界定了之后,我们通过设计高保真的移动端原型,迅速让用户对需求进行了确认、签字,通过高保真原型,沟通过程非常顺畅 ,三天左右的时间达成了共识 ,进入开发环节,因为前期用户都看到了高保真原型,上线后和用户预期相差不大,功能使用的满意度基本达到预期 。

        二、项目的客户支持非常到位

        我们这个甲方的项目经理是第一次管理这类信息化的项目 ,很多事情搞不明白 ,在客户支持方面我们给了大力的支持。

        1. 各类需要跨部门开会的安排,我们都会安排足够的人参加 ,哪怕有些人就是凑数的也要过去,这样让客户更有面子,心里更踏实 。
        2. 政府的项目汇报比较多,这些汇报的材料基本上我们都包了,减轻了用户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而且收到了不错的汇报效果 ,客户高兴,项目上的很多事自然会替我们说话。
        3. 手把手教会用户使用系统给领导汇报 ,为了让客户能更好的更他的领导演示系统,我们手把手的教他如何做 。首先帮他在电脑上安装APP的演示环境 ,配合演示帮他写了一个word讲解台本,考虑演示时的网络环境,提前准备好两种网络策略,演示时我们在后台支持,最终演示效果很好,我们的项目也很快验收了。

        三、成功的运维策略

        这个项目的终端用户群非常大,有几万人,而我们最多只能投入一个运维支撑人员,为了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 ,尽量减轻运维人员的压力 ,我们将用户根据地域划分7个片区,并在这些片区中选出用户管理员代表作为后期系统使用、管理的接口人。

        我们先针对这些管理接口人进行培训,让他们先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 ,运维要领,而后建立7个微信群,以微信群为主进行服务请求的处理。

        由管理员负责收集自己负责片区用户的使用问题,然后报给我们的运维人员统一受理 、解决 ,这样既避开了终端用户与运维人员直接接触,减轻运维工作量,也调动了用户系统使用的积极性,效果很不错。

        当然我们也保留了电话和邮件的沟通方式,但从设计的运维过程来看 ,使用较少,微信群才是最佳的问题沟通渠道。

        当然除了系统的问题 ,用户也会提一些新的需求出来,针对这类新需求,我们定义了需求变更流程,全部由管理员提交到甲方项目经理审核 ,由甲方项目经理找我们统一协商,通过这种方式也避免了大家随意提需求的现象,提出来有价值的需求统一谈判,找变更的投资费用支撑 ,这样我们也乐于支持这些需求变更。

        通过极致化的控制需求边界、良好的客户支持手段以及成功的运维策略,再加上一点点的幸运 ,项目很快验收汇款 ,这个项目也成为我们部门成立以来验收最快的项目。

        #专栏作家#

        奋斗De奶爸,微信公众号:奶爸的小客栈(ID:naiba200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10年以上产品、项目管理实战经验,关注企业供应链 、数据中心、IT监控等产品  ,喜欢琢磨,希望把有价值的产品理念和实战经验传递给需要的人 。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