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加减乘除”工作法,南沙街道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新活力(巧做加减乘除激发党建活力)

        “红心蝶变·六社聚洲”“上善若水,‘湾区’铸爱”……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社区治理服务品牌在党建引领下,正构建基层治理服务新格局。

        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南沙区以着力打造“一区四实践五高地”党建新形态为主线,推动形成具有鲜明标志的湾区党建样板。

        “加”活力、“减”民忧 、“乘”载体 、“除”隔阂。南沙街道凝心聚力 ,以南沙区“一区四实践五高地”党建新形态为路径指引 ,结合基层实际 ,巧用“加减乘除”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

        “加”活力:创新宣讲增实效

        “要向小英雄雨来学习 ,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南沙街道上湾社区的“少年双拥军校”开班仪式上,红棉老兵杨欣生为孩子们讲授以“红色故事 ,润泽童心”为主题的“军校第一课”。

        “少年双拥军校”是上湾社区“上善若水 ,湾区铸爱”党建引领品牌思路拓展双拥文化内涵的创新实践 ,目的是让红色基因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党的思想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关键一环 ,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是要“接地气”。

        秉承多样化宣讲的理念,南沙街道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党建内涵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建融入日常生活中 ,为党建加“活力”,增实效。

        “加减乘除”工作法,南沙街道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新活力(巧做加减乘除激发党建活力)

        南沙街道创新形式添活力 ,让党建融入群众生活圈。

        文艺演出进社区,文化惠民暖人心。南沙街道蝴蝶洲社区创新党建与文化相结合渠道 ,以歌舞表演的形式把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的思想、方针、政策带给社区党员群众。

        据统计 ,蝴蝶洲社区在册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包括有老年人协会、情缘艺术社、友缘气功队等等,涵盖舞蹈、太极、歌唱等文体艺术领域 ,每年参加大小比赛或表演不少于30场 。他们与社区党建充分融合,用热情来为社区升温,助力党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时 ,蝴蝶洲社区也组织了《南沙方案》线上知识竞赛活动,融知识性 、趣味性为一体,以赛促学 、以学促用,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用“接地气”的形式活动将党建政策融入党员群众生活圈。

        “减”民忧:促共建共治共享

        初夏的南沙街道太极公园,逸涛社区青年党员在这里相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视线移向旁边的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书记么么茶”。“一杯清茶话家常”,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与群众几杯清茶话家常,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融入其乐融融的茶叙时光中。

        “书记么么茶”特色活动是逸涛社区创新听民声 、汇民意、解民忧的新模式 。活动邀请党员、党建联盟单位、社区居民一起座谈,为社区党员群众搭建一个建言发声、谋划发展的平台 。截至目前 ,逸涛社区已开展两期“书记么么茶”活动,共收集居民反馈社区公共问题8件 ,并已解决其中5项问题。

        在此之上,逸涛社区还搭建了“书记信箱”平台,并同步建立社情民意随时、随地 、随发 ;社区党委、居委会速收、速办、速反馈的“三随”“三速”高效工作模式。

        “加减乘除”工作法,南沙街道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新活力(巧做加减乘除激发党建活力)

        如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是城市基层治理能真正减民忧的重要一环 。

        为做好民情收集工作,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南沙街道各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在建立线上居民微信群 、组织线下书记与群众话家常活动之外,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方便群众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建言献策。

        “乘”载体:汇聚多元“向心力”

        社区治理需要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 。南沙街道坚持多元共治 ,依托“大党委”、红色物业等平台,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社区共同治理的积极性。

        南沙街道联动辖内区委党校、南沙边检站、资产经营集团等102家报到单位党组织 ,成立街道“大党工委”与14个村(社区)“大党委” ,同时聘任32名兼职委员,依托 “大党委”工作机制,有效协调解决了如海庭社区滨海水晶湾小区爱心驿站建设 、大岭界村破损路面修补、上湾社区长者旧屋电路改造等诸多各民生问题。

        依托“大党委”,基层治理成效指数上升 ,城中村治理就是一个生动的实践。

        通过创新建立金洲村“大党委”工作机制 ,南沙街道充分发挥城中村党组织领导作用,有机联结辖内金洲小学、农商银行南沙分行 、南沙街道保障中心等党组织 ,加强沟通交流,共享资源信息。金洲村与星河智善生活集团牵手 ,改善城中村内小区物业管理难题,营造更加整洁平安有序的生活环境,这也是金洲村实现“党委决策、企业运作、合力共赢”治理模式的创新之举。

        据统计,南沙街道2022年度“大党工委”“大党委”工作机制线上线下共完成微项目54个 ,共建单位党组织捐赠物资及投入资金约21.8万元,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成立广州市南沙区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党支部、广州南沙方圆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等5个物业党支部,南沙街道组建了88个功能型物业小区党组织,以“红色物业”引领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小区治理模式。

        真正做到为小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需要提升居民与物业关系,才能更好开展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 。“红色物业”联同社区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安全通道进行消防治理专项行动;向居民宣讲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解答疑惑;还助力“五社五联”聚焦社区微治理——“文明养宠 ‘宠’我做起”活动 ,以党建为引领 ,将“红色细胞”渗透到物业服务中。

        “除”隔阂:以点带面促融合

        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同样是基层治理的“度量尺”。普遍印象里 ,居住在小区里的居民往往彼此比较陌生。如何促进邻里情谊,营造融洽社区 ?

        近年来,南沙街道多个社区纷纷推出以“和谐大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品牌,如海庭社区的“有爱海庭”、蕉门河社区的“自家人”以及上湾社区的“上善若水 ,湾区铸爱”,通过品牌活动凝聚力量 ,“除”隔阂,聚合人心。

        让社区志愿品牌发挥实效,需要寻找一个“破题人”,拥有较广泛的联系网,以点带面。

        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参与各类舞蹈比赛,丰富小区居民精神生活……上湾社区退休党员郑东娜于2017年就开始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号召社区内居民共同维护社区环境,也由此建立起了上湾社区海力文明督导志愿服务队 。除了组织号召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 、关注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郑东娜还发挥舞蹈专长组建社区舞蹈队,丰富居民生活 。

        如今“郑阿姨谈心工作室”的成立让这支志愿队的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作为上湾社区品牌项目之一,“郑阿姨谈心工作室”目前共有15名成员 ,以服务社区居民 、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标 ,通过提供各种社会工作服务,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

        另一边,蕉门河社区的“和谐邻里情”闲置物品交换会活动 ,通过设立摊位让参与者以物换物的方式,提升中外居民资源共享 、减少浪费的意识 ,同时为社区中外居民架起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增强社区邻里互助关系 ,促进和谐友好的国际化社区发展 。

        “加减乘除”工作法,南沙街道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新活力(巧做加减乘除激发党建活力)

        “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南沙街道“加减乘除”夯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创新完善更有实效的社会治理模式 ,为街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撰文】余妍玲

        【通讯员】南沙街道党建办

        【作者】 余妍玲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