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广州工控的500强成功之路 :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同发力(广州工控集团排名)

        近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 ,广州共有四家国有企业加入世界500强“群聊” 。作为上榜企业中的“新面孔” ,广州工控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和持续增长的经营业绩,仅用不到四年时间,便以365.88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跻身世界500强企业 ,位列榜单第414位 ,正式进入到国际大企业行列。

        广州工控是一家以发展先进制造为核心的工业投资集团,在今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广州企业访谈会上,广州工控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谢勇“解密”广州工控世界500强成功之路 ,他指出,广州工控坚持用市场化手段 ,以产业、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高效配置 ,服务集团高质量发展。

        广州工控的500强成功之路: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同发力(广州工控集团排名)

        访谈会现场

        增强产业链 :

        落地多个百亿级本地重大投资项目

        据介绍,广州工控创新“产业导入 基金支持 资本循环”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 ,推行一横一纵“T型”发展策略(“一横”指发挥资本纽带作用,一个产业深度绑定一家链主龙头 ,“一纵”指以链主型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大项目快速落地,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集聚 、集群式发展态势,成功落地孚能广州动力电池基地、大湾区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南方海洋装备产业园等多个百亿级本地重大投资项目。

        广州工控的500强成功之路:产业链、资本链、创新链同发力(广州工控集团排名)

        图源:广州工控官网

        拓展资本链:

        今年计划再增2家控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广州工控从两方面拓展资本链。一方面,坚持存量优化和增量引入“两手抓” ,设立资本运营平台——工控资本,建立覆盖天使、VC/PE、产业投资、并购投资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群,基金管理规模达220亿元,并在两年内多次斩获最佳国资投资机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100等荣誉;同时通过银行 、ABS、债券等市场融资手段,三年累计获得低成本增量资金近200亿元 。

        另一方面  ,以能上尽上为原则,加快推动优质龙头企业IPO上市 。据了解 ,广州工控在控股5家上市公司和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增2家,其中 ,自主培育的广钢气体科创板IPO申请已于上月顺利过会,即将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孚能科技控制权收购项目也在进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 ,广州工控正在以促进股权多元化和混改的方式 ,为核心主业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针对性地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产业链和资本链融合发展。

        促进创新链:

        集团拥有国家、省市等各类研发平台超200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州工控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与前沿培育双轮驱动,将产业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

        在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方面,建立起以集团中央研究院为核心层、企业研发机构为紧密层、各级高校科研院所为协同层的三级创新生态 ,推动内外部创新研究资源的全方位技术战略合作 ,提升创新驱动价值创造能力。目前集团拥有国家、省市等各类研发平台超200个 ,在提升创新策源力的同时 ,引领行业技术迭代。另一方面 ,广州工控做好前沿“科技瞭望塔”,推进前沿科技培育,瞄准如电池新材料 、IGBT、工业云等高成长、高潜力科技产业机会,孵化一批掌握工业前沿技术的“硬科技”企业 ,推动社会创新资源向产业资源转化,探索构建外部“创新链”到内部“产业链”的转化生态体系 。

        谢勇表示 ,广州工控始终践行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驱动型工业投资集团。一方面,聚焦新兴材料、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装备等主营业务,与日立、西门子 、松下电器、江森自控等国际优秀企业,建立了长期 、深厚的合作关系 ,以合力打造链主型企业为目标,推动全球高端产业资源向广州聚集 。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产业链海外布局,在欧美、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设有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 ,在当地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推进国际产业协作,加快推动广东制造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

        据透露 ,未来,广州工控将积极贯彻落实好省委的1310和市委1312的战略部署,继续围绕推动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立柱架梁这一目标,聚焦三大核心产业,持续推进资本链 、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 ,以“大龙头-大项目-大集群”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产业投资和先进制造发展的工控生态和工控模式,推进广州制造竞争力“换挡”提速,同时,不断强化国际协作,促进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为广州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采写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