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三在三无”背后的红色密码 – 非公党建观察(“三在”工程)

        编者按 :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短板,如何实现抓党建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难点和弱项。

        近年来 ,湖北鸿路钢结构公司党委探索出以“三在三无”为主要内容的非公党建工作模式 ,实现了党对企业的领导全面加强 ,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的双赢局面。

        黄冈市委书记张家胜在鸿路调研时强调:“鸿路钢构公司党委通过‘三在三无’这个载体 ,推动了党建与企业生产的有机融合,取得较好成效,值得肯定和总结推广 。”

        “三在三无”何以可能 ?何以可为?何以可行 ?近日,《党员生活》记者联同黄冈市委组织部进行了实地探访和调研。

        “三在三无”背后的红色密码 - 非公党建观察(“三在”工程)

        “咚、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大批组装完成的钢材,在工人的有序指引下,装上了即将出库的货车。工厂里 ,钢花飞溅 ,机器轰鸣。工厂外,运输钢材的货车一辆接着一辆 。

        在黄冈市团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50万平米的厂房内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2020年 ,该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33亿元,产品遍及国内外各大建设工地,2021年各项发展指标也趋向良好。繁荣的背后 ,是鸿路公司党委一班人带领着159名党员和3500名工人共同奋斗的结果。

        近年来,公司党委以“三在三无”活动为主要抓手,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解决公司发展问题的同时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企业发展有困难 ,党员站出来

        2007年7月,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作为招商企业在团风县注册成立。一开始 ,人员流动性大,党员数量不足 ,公司党员主要在经济开发区的联合党委组织下开展活动 。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相对薄弱 ,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 。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公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一方面,生产工序的增加导致部分产品质量有所下降 ,成堆的不合格产品又造成巨大的浪费 。另一方面 ,三期厂房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安全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如何化解难题,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安全问题做到最优?鸿路公司副总经理权利想到了这样一个群体 :党员。

        “三在三无”背后的红色密码 - 非公党建观察(“三在”工程)

        2014年 ,湖北鸿路公司党委成立,权利任党委书记。为解决公司发展难题,2015年,公司党委在广大党员群体中开展“三在三无”主题实践活动。

        所谓“三在三无”,就是指“质量在我心中、安全在我脑中 、成本在我手中 ,党员手中无次品、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岗位无浪费”。活动以党员为主体 ,把优秀党员的标准量化到具体业务工作中 ,让党员以身作则带动其他工人 。

        “如果党员和普通工人没什么区别 ,那就不能称之为党员了。”鸿路公司安全专员吴仲青说 。开展“三在三无”活动以来 ,吴仲青发现 ,身边的党员都变得积极起来,同为党员的他更应奋进。

        在一次巡查车间的过程中,吴仲青发现,车间里负责清扫的机器只是简单地清理施工垃圾 。

        除锈工艺中会掉落小粒钢丸 ,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存在安全隐患 。大量钢丸的直接清扫,又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于是,吴仲青对清扫机进行了改装。

        通过磁吸附原理 ,在清扫机底座加装磁块 ,使清扫机在清扫地面的同时,把散落的钢丸通过吸附收纳到加装的盒子里。这样一来,清扫机既清扫干净了路面 ,消除了安全隐患,收集起来的钢丸又可以拿来重复利用。仅这一项小改造 ,就为公司节约了上万元的成本。

        “三在三无”背后的红色密码 - 非公党建观察(“三在”工程)

        在鸿路公司,这样的小发明小创造数不胜数,其中大多数都是由党员在一线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公司内部,形成了一股良好的比学赶超的氛围 ,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加强。

        2016年防汛期间,鸿路公司党委凌晨接到任务后 ,2小时内分支部号召了400多名员工上堤防汛,首先报名的都是党员。2020年初,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公司党委又迅速召集员工奔赴一线。

        在鸿路公司 ,每当面临重大任务,党组织和党员都冲在一线 。这种精神感染着每一名员工,工人们纷纷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公司入党积极分子已有80余人 。

        党建业务相融合,支部强起来

        为持续发挥党员作用,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 ,鸿路公司党委一步一个脚印地尝试 ,逐步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

        建支部 、设立党员固定活动日、配备党员示范岗……在历任党建指导员的指导下,党建工作有了基本的模样。但企业的核心是生产经营,工厂作业如此繁忙,党建若不能与业务深度融合 ,长久下去容易流于形式。怎样才能避免“两张皮”?鸿路公司党委找到了自身的切入点。

        “公司开展党建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三无——无次品 、无事故 、无浪费。”鸿路公司党委书记权利说。为此,鸿路公司党委从制度层面进行优化 ,把“三在三无”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三在三无”背后的红色密码 - 非公党建观察(“三在”工程)

        组织进车间,党员全覆盖。公司党委下设6个支部,除置业支部和机关支部外 ,其他4个支部都直接设在工厂车间里 。把支部建在车间,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工序 、党员责任生产线 、党员责任区。确保三期工厂里每一道工序 、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责任区都有党员覆盖,以党员做优品带动普通工人少次品,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每季度组织一次公开承诺,党员主动领责,落实生产责任。

        以支部活动为载体 ,将党建工作与业务考核相结合 。自2014年起,鸿路公司党委就结合生产实际,每月集中时间召开党员活动,将党建工作与经济责任达标任务同下达、同考核。工厂作业三班倒 ,公司党委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展学习活动 ,并逐渐把学习时间固定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一 。固定的学习时间既保障了工厂的正常运转,又在业余时间加强了党员间的凝聚力 。2015年,这种做法被团风县委组织部推广到了全县各机关党支部。

        “三在三无”背后的红色密码 - 非公党建观察(“三在”工程)

        今年以来 ,结合安全生产的现状 ,公司党委在4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开展了“安全生产我当先”活动 ,采取领导和管理人员讲安全课 、班组开安全会、安全规则普及考试等方式。2021年至今,共组织培训4次,培训人次达300余人,同时将测试成绩纳入党员职工的绩效考核中 ,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在人员配备上,公司党委推行“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的工作机制,要求车间厂长担任支部书记。在2019年支部换届中 ,公司党委下设的6个支部全部实现了支部书记、车间厂长“一肩挑” ,压实了党组织书记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今年已与各部门、车间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60余份 。同时将安全生产内容与党员承诺上墙和党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及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引领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党建带起来

        近3年,鸿路公司共获得了10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其中党员申请的专利有54项,占比达52% 。鸿路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与它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分不开。

        湖北基地专业化厂长程金波是鸿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个人申请的专利就有25项之多 。2015年,还是设备保障部主管的程金波带着厂里的维修工人自发组建了研发团队,为工厂修复了50余台焊机、200多块线路板,为公司节约了上百万的成本 ,保障了正常生产。

        2017年,公司党委书记权利注意到了这个优秀的年轻人 。作为技术突出人员 ,公司党委有意对程金波加以培养,吸纳其入党 ,并协助他牵头成立科技创新小组 。程金波在党委的帮助下从原来的技术骨干一步步成长为党员、中层干部,直至成为专业化厂长。

        科技创新小组的成员们,受到程金波的影响 ,创新意识也不断提高 。从原来一年申请不到2个专利,逐渐变为一年申请6、7项专利 。小组里的党员比例也从原来的不到20%增长到70% 。

        “三在三无”背后的红色密码 - 非公党建观察(“三在”工程)

        程金波(中)

        2020年8月,鸿路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钢结构宽厚度多类型焊缝焊接技术及成套设备”项目,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是该年度黄冈市获得的最高奖项 。

        该项目由鸿路公司与湖北省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 、黄冈师范学院合作研发,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湖北鸿路公司科技副总刘顺洪说 :“其实之前也有几家合作企业 ,最后都半途而废,唯独团风鸿路钢构坚持了下来,他们有一帮能啃硬骨头的队伍 。”

        公司参与项目的6人中 ,有5名是党员,1名积极分子 。项目耗时3年 ,研究中遇到瓶颈时,他们从不言弃,而是相互鼓劲 、咬牙坚持,最终攻克了钢结构焊缝焊接难题,完成了高强钢窄间隙焊接工艺流程。

        “三在三无”背后的红色密码 - 非公党建观察(“三在”工程)

        每年元月初,公司党委会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对获得“创新突出贡献奖”和上一年度“发明创造先进个人”的员工进行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

        党员带头科技创新,党委给予荣誉和鼓励。这种良性互动和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感染着厂里的员工。机器人技术操作中心的王峰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作业员 ,受到鼓舞的他在岗位上积极创新,申请专利数连年增高 ,不仅为生产安全排除了隐患,还为公司节约了成本 。2019年,王峰也成为了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近年来,鸿路公司党委主导、党员带头的科技创新活动 ,在余料利用、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自2018年起,这些发明创造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近300万,切实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欧阳吟子 冯杰;通讯员 李欢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