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 ,如何看这一数据?(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什么水平)

        文丨青的蜂

        18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

        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达到30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如何看这一数据?(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什么水平)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直观体现 。

        回望2012年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刚突破1万亿元,2019年突破2万亿元,如今就已突破3万亿元,特别是最近7年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足以说明我国研发经费快速增长的态势。

        而从总量上来看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水平上已经位列世界第13位 ,介于欧盟(2.2%)和OECD国家(2.7%)平均水平之间,充分体现了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如何看这一数据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什么水平)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如何看这一数据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什么水平)

        具体看公报,可以找出几个亮点:

        一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水平明显提升 ,增速比R&D经费快1.3个百分点,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 ;

        二是企业研发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0%,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 ,是拉动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

        三是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创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而一些中西部省份研发投入跻身“千亿省份”行列。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如何看这一数据?(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什么水平)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如何看这一数据?(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什么水平)

        这些亮点固然反映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但是从整个科技创新链条上看,基础研究依旧是研发活动的短板。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 ,它所代表的原始创新能长久传导到技术创新 、应用创新。但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中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结构比例相对失衡,对试验发展的投入比例常年保持在70%以上,2022年更是在82%以上。

        体现在结果上,就是模式化的创新比较常见,但以复杂的、底层支撑性技术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创新相对匮乏。

        进一步来看,科技创新也存在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比如,我国越来越重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但高等学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企业投入则在低位徘徊,同时,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存在产学研脱节、成果转化夹生等现象 ;

        此外,企业虽然是经费投入主体 ,但其转化项目大多属于“短平快”项目,较少组织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系统性、协同化、集成性攻关,应对“卡脖子”问题乏力。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如何看这一数据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什么水平)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如何看这一数据?(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达到什么水平)

        作为创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全社会的支持下 ,研发经费投入的大幅增长和有效使用,将持续激发出创新活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也要看到 ,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研发投入在规模、结构和效能等方面仍有明显不足。

        针对这一点 ,尤其要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 、成果应用转化 、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聚焦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 ,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投入 ,着力提高资金利用效能。

        【作者】 王庆峰

        南方评论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