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流动红旗“动”起来 基层党建“活”起来

        初夏时节,沿着柏油铺就的乡村马拉松赛道 ,漫步在西充县义兴镇盐水垭村,漂亮的民宿散落两旁,院落整洁干净;成片的李子、橘子躲藏在树叶之间 ,果树枝繁叶茂;肥硕的鱼儿畅游水中  ,河水碧波荡漾 ;勤劳的村民忙碌田间,笑容满满……绘就一幅村美民富的新画卷。这得益于该村通过内培外引,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采取“一建二定三管”发挥村党支部作用,引领合作社 ;施展党员才能,带动村民致富奔康。在盐水垭村 ,党员干部 、群众之间形成了“比、学、赶 、超”的良好氛围,让流动红旗熠熠生辉。

        1 内培 外引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村道路、联户路交错相通;田地里、山坡上产业兴旺 ,合作社 、家庭农场应运而生;翻修一新的民房错落有致 ,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太大了!”盐水垭村村民敬文莲说,看到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外面打拼的村民逐渐返乡发展 。

        “以前,我们村里路不通 ,下雨时一脚泥一脚水,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 ,留守村民就靠种庄稼、养小家禽为生。”在该村负责人张奇毅看来,要把村子建设好,建强村党支部迫在眉睫 ,吸纳能人志士,发挥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发展。看到村里当时的情况 ,张奇毅十分焦虑。当时,该村在家党员不足20人,6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张奇毅表示 ,党支部要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需要培养思想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年轻人进入党支部 。

        “作为党支部的一员,我会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支部建设发光发热。”45岁的敬文莲说,她在广东务工20多年,2016年回到义兴镇 ,在镇上开起了一家小饭馆 。张奇毅得知后 ,将敬文莲培养成为一名合格党员 ,壮大了组织力量。“支部要发展 ,就必须输入新鲜血液 。党员既要在村常住人口中培养 ,也要把外面的能人志士引回来。”张奇毅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 ,懂电脑 ,眼界广,有想法 ,干劲足 。”

        和敬文莲一样 ,该村47岁的马伦在张奇毅的影响下,成为村党支部的一员。他多年在外从事啤酒销售工作,张奇毅看中他的销售能力,希望他能为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力。

        为了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 ,张奇毅将该村党员分成10个党小组 ,分别就各党小组开展“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等10余项工作进行季度量化评比,颁发“优秀党小组”流动红旗 。

        “一面红旗就是一份荣誉!”张奇毅说 ,在“优秀党小组”流动红旗的引领下,各党小组干劲十足 。该村还通过“佩党徽 、亮身份”,提升党支部凝聚力 ,让党员队伍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据了解 ,该村为建强支部战斗堡垒,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探索本村组织建设与发展,逐步实现村级活动场所向“1 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职能转变。全面落实“八公开一评议”要求 。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对党员 、群众进行教育培训 ,支部积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行“党员示范先锋”,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该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稳定为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先后被评为省级四好新村、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

        2 支部 合作社 振兴村级经济

        “支部建设起来了,人心聚起来了 ,要想村富起来 ,发展产业才是关键。”2016年,张奇毅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到眉山脆李基地现场考察 ,并引进业主赵银伟到该村种植脆李240亩。通过村干部 、村民参与产业管理,决定村党支部流转村民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脆李种植 。

        2017年,该村成立西充县脆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吸引37户农户入股,流转该村土地335亩发展脆李。通过“一建二定三管”,2019年该村村建产业,脆李实现初挂果,产值15万元。今年预计产量20万斤,产值将达到200万元。

        “我负责管理这片脆李。你看,李子一捧一捧的,长得好哦 。”顺着张奇毅手指的方向望去,长势喜人的一片脆李地,青涩的李子依偎在枝条上,排列在一起 。他管理着52亩脆李,平时没有工资,只在效益中提成,并把在村任职的待遇也纳入脆李产业管护。作为产业管理员,还要接受村党支部的月评比,管护好的将获得“产业管护之星”流动红旗 。

        “把集体产业划片管理,责任到人、到地块、到树苗 ,奖惩逗硬,解决建集体产业容易,管产业难的问题。”西充县义兴镇党委副书记庞仁强说,村党支部领建合作社 ,村民入股,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在“一建二定三管”农村党建促村级产业发展机制下,该村成立了西充县稻田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稻田种养结合新模式 ;成立了西充县盐水垭村民宿等5个合作社以及远志种养殖家庭农场、兴龙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等10家家庭农场 ,分别由该村10名党员分片管理,并依托农业产业发展起乡村旅游 ,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 ,该村基层党组织领建合作社,解决农村产业谁来组织、谁来实施、怎么管理等问题 ;党支部协同村民定好产业发展方向和经营主体 ;党支部牵头实施“八公开一评议”制度管理村级资产 、培训和利益链接。

        目前 ,该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37亩 ,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9.5%。现已形成脆李、稻田鱼 、有机产业、水产养殖等产业格局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利用“支部 合作社”的模式,村“四职”干部牵头,由股东参与管理,让群众以土地入股、自筹资金的方式,按入股比例分红,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预期收入为120万元。

        3 党员 群众 脱贫致富奔小康

        “党员和群众形成一个整体 ,共同进步,才能让党员的作用实现最大化。”张奇毅说,该村采取“党员1 1”、“党员干部1 3”的制度 ,即一名党员结对帮带一户村民 ,一名党员干部帮带3名群众。结对后 ,帮带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与党员息息相关。每周  ,党支部将在村民中评选出“卫生之星”、“文明之星”、“勤劳之星”等,向他们奖励牙膏、水盆等生活用品,并授予相应“卫生之星流动红旗”、“文明之星流动红旗” 、“勤劳之星流动红旗”等标志 。得到流动红旗的村民 ,结对帮扶他的党员也将在党员评优中加分 ,进而推动相应党小组加分 。

        “这次‘卫生之星’的流动红旗又在我们家哦,这个月要加油,不能让其他人把红旗抢跑了……”65岁的杨兴碧指着挂在门梁上的“卫生之星流动红旗”高兴地说,这都得益于党员杜成刚的帮助。

        杨兴碧不好意思地说 ,以前他家长期养有鸡、鸭 、鹅等小家禽,由于数量较多 ,又经常处于放养状态,导致房前屋后卫生条件较差 ,蚊蝇乱飞。自从杜成刚结对帮扶他家后,隔三差五就会来找他的“麻烦”,帮助他在屋旁的空地里进行圈养,并指导他做好家禽的消毒工作,还买来消毒用品 。

        近年来,该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党员的示范下,在一面面红旗的流动下,已逐步展示出民风淳、环境优、产业兴的新农村画卷。

        “除了党员带村民,还发动村民‘先富带后富’的传帮带作用 。”张奇毅说 。“致富能手”的流动红旗在杨兴龙家的大门上格外显眼 ,54岁的杨兴龙下肢残疾,但他喜欢看书,喜欢钻研,尤其对水产养殖很有兴趣 。2019年 ,他成立西充县兴龙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发展了30亩水产养殖基地。之后 ,带领村民张远志成立西充县远志种养殖家庭农场 ,搞起养殖业 。村民张瑞金成立了金龙养殖场 ,并带动在其养殖场内务工的孤寡老人张景绅发展养猪产业……

        随着亚洲有机峰会永久会址落户盐水垭村 ,“亚洲有机示范村”声名远播。张奇毅有着新的打算:依托“有机”品牌,该村逐步形成休闲、观光、旅游 、餐饮、住宿一体的特色村落,举办各种具有参与、体验性的活动,让游客来了有玩的、住的、吃的,打造游客来了就不想走、来了还想来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