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未雨绸缪400份问卷“梳”出十个风控点,细解上海大学“内控”全覆盖

        新教师报到、师生出国申请、毕业生离校 ,要携带纸质流程单到多个部门盖章签字、有时还需经历一定时长的等待……这是不少大学日常场景。

        如今,这种状况在上海大学正在逐渐改变。近年来,学校在内控建设过程中,通过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 ,简化师生业务流程,利用学校统一数据平台、电子印章,实现师生出国网上智能流程申请 、新生网上迎新 、新教师云报到、毕业生云离校、财务网上报销,教师业绩考核20多个指标数据一键出结果等 。例如 ,通过流程优化 ,以自动化、数字化、服务化 、智能化为支撑,离校办理从25个事项简化到15个事项,原则上实现“最多跑一次 ,不见面都能办理”。

        小小流程改进,如此大费精力,而这,是上海大学近年来全面推进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部分 。近年来,上大稳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 、不断提升大学治理能力 。在内控建设中,提出“搭(制度)” 、“梳(流程)”、“堵(风险)” ,逐步破解管理痛点和难点。“要让师生有获得感,既要规范安全、又要简便高效。”主抓内控建设的校党委书记成旦红 、校长刘昌胜说 。

        未雨绸缪400份问卷“梳”出十个风控点,细解上海大学“内控”全覆盖

        5月21日 ,上海大学内控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上大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成旦红做动员讲话 。

        未雨绸缪,400份问卷“梳”出十个风控点

        说起大学 ,许多人知道教学、科研的重要性,而高校内部控制,同样是建设高校现代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内控为本,绩效为道’,狭义来说 ,是为了大学所有经济行为更有绩效,”上海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苟燕楠说 ,“广义上说,不仅限于管好大学的‘一本账’”。

        内部控制既是实现强基固本、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提升大学治理效能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上海大学不断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包含“五位一体” 。一是“制度” ,制度建设合规 、制度执行有力;二是“流程”,通过流程优化 、流程再造,实现流程顺畅高效 ;三是“风控” ,做好风险排摸、风险管理、风险应对,扎牢风险防控篱笆墙;四是“服务” ,做好为师生的精细化服务,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五是“信息化”,通过信息化赋能内控建设 、使内控成果得以固化 。

        未雨绸缪400份问卷“梳”出十个风控点,细解上海大学“内控”全覆盖

        11月25日,上海大学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昌胜 ,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组长 、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苟燕楠听取内控工作汇报。

        学校引入第三方机构 ,在发放400余份问卷基础上 ,进一步统计分析出大学运行中,应该未雨绸缪的“风控点”。同时 ,考虑风险对未来的影响 ,最终形成前十类风险:关键岗位人员管理风险、内部管理制度风险、合同订立风险 、工程立项风险 、工程建设风险、信息化标准化风险 、预算绩效管理风险、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无形资产管理风险 、供应商管理风险……敏感点一一细“梳”,看得出内控不玩虚的。

        风险控制,不仅仅是学校职能部处的事,也对各二级学院提出新要求 :一套系统健全的治理模式、一套简明完善的制度体系、一套高效规范的业务流程、一套实用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和改进机制 。

        问题来了。有的学院知道内控很重要,但是基层人员不乏担忧:会不会影响效率?多了“条条框框”以后做事麻烦怎么办 ?思想未统一,内控难以扎实推下去 。为此 ,学校召开咨询会,明确“内控不会影响绩效,反而能在守住底线基础上,释放活力,提高效率”。在苟燕楠看来,二级院系做事的最大阻碍 ,不是“我不让你做” ,而是“你不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最终,一份更明确的“风控清单”让许多人放下纠结。

        采购体系建设“全金额”,还能帮省钱

        昨天下午,上海大学无人艇课题组汇报科研进度 。校长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几位专家笑着说,“科研上我们大胆,内控上我们小心。” 有体系 、有规则、有意识,正好轻装上阵。

        以采购、招标、基建等领域为例,从1万元到上百万元,全部有相应采购标准 ,全过程管理 。上海大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员 、审计处处长尹应凯介绍,通过提高采购效率 ,优化采购流程,构建集多种采购类别、多种采购方式为一体的采购制度和流程体系 ,包括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 、单一来源采购 、询价以及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自主采购,从而实现各个采购金额都有相应采购方式的全金额采购。

        为破解高校自主采购方式和手段匮乏的难点和痛点,学校设立了货物服务快速采购 、工程比价采购 、工程比选采购 、零星采购等多种采购方式。其中10-50万元的快速采购平台(上大迅采),充分吸收法规实质形成合理规则,计算机智能评审和用户老师初选结合,大大简化采购流程、缩短采购周期, 并充分尊重和保障科研人员的采购自主权,在防疫形势下,可实现“不见面,云采购”。10万以下的货物服务零星采购 ,推出了富有上大特色的多元电商平台 ,以提高师生采购便利性和体验度 。

        例如,上大慧采满足了广大师生对办公用品和耗材的采购需求,在校师生可享受大客户协议价,由学校采招办与财务处按月统一与电商结算,老师可免除自行财务报销环节。

        盘活资产管理,定额使用多退少补

        “部分学院有超定额用房的情况 ,本年度,已退出超定额用房1300平方使用面积 ;部分学院因为集约用房 ,会拿到补贴 。”

        这段短短文字的背后,是上海大学在房产资源管理中 ,梳理全校各教学科研单位(如学院 、科研机构等)的用房情况 ,制定《上海大学教学科研单位超定额用房收费管理办法》 ,该方案在保障基本用房的基础上 ,集中有限房源,重点支持教学用房和重点学者、重点团队、重点项目用房。

        这一管理办法用定额评估法重点评估各单位科研用房的使用绩效情况,旨在紧紧围绕用房绩效这个核心,促进房屋资源流转、盘活学校房屋资源 ,优先保障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点改革。

        今年上半年,学校成立由校长刘昌胜院士任主任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统一梳理各归口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以“规划-预算-采购-运行-维护-处置”全生命周期开展国有资产管理 ,修订形成了《上海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接下来,各归口资产管理部门,将在《上海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框架下,分别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制度建设的要求,完善归口资产管理的实施细则,用好流量,盘活存量,让已经形成的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

        作为与建设双一流高校相匹配的高效内控体系 ,上海大学正在做的是1.0版本。学校上下已达成共识 ,内控建设是一个不断在路上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和迭代,未来还将不断提升 。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 :彭德倩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 :彭德倩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