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全国公安楷模贺丽远:宁可粉身碎骨 ,也要把安全留给群众(公安贺延平)

        很长一段时间内,贺丽远都保持着一种习惯——吃饭时,每夹一口菜后 ,他都要停下来用筷子夹一颗钢珠。作为一名排爆手,他想以此锻炼手指力量。

        依靠这样的手指,他剪断过数百次炸弹导线 ,将炸弹的倒计时永远停住 。他的眼睛扫描过无数种炸弹的内部结构 ,鼻子能嗅出不同的炸弹材料 。他的汗腺发达,那是厚重的防护服和极度紧张的排爆带给他的自然进化。

        从警24年来,700次涉爆任务 ,700次成功处置 ,零差错、零失误、零伤亡 ,现任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防爆安检大队大队长贺丽远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

        全国公安楷模贺丽远:宁可粉身碎骨,也要把安全留给群众(公安贺延平)

        贺丽远。公安部供图 。

        “为什么要征求家属的意见?”

        1998年 ,贺丽远从警校毕业,进入昆明市公安局工作。不久后 ,领导找他谈话 ,问他愿不愿意去参加排爆的培训 ,还让他回去征求家属的意见。当时的贺丽远并不知道“排爆”是干什么的,得知可以去培训学本领 ,他满心欢喜地同意了。至于为什么要征求家属的意见  ,那一年20岁的贺丽远感到疑惑。

        要成为一名排爆手不容易,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安全要求、实战训练缺一不可。1999年,贺丽远“遭遇”了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炸弹。嫌疑人在柜台上放了一个爆炸装置 。接警后,贺丽远跟着师傅到了现场,“200米的警戒线以内一个人都没有,鸦雀无声 ,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呼吸急促,甚至有想要呕吐的感觉,最重要的——我第一次听见自己这么大声的心跳。”

        “贺丽远 ,把工具箱拿过来 。”已经准备拆除爆炸物的师傅看着远处紧张的贺丽远发出了指令,贺丽远却听不到。“贺丽远 ,工具箱 !”第二次,贺丽远终于听清了指令 ,却挪不动步子,他缓慢地向师傅靠近。可靠近之后,他发现他手抖得连工具箱都打不开。

        当天,“炸弹”被顺利拆除,领导说这是一枚假炸弹 ,之后 ,贺丽远久久不能从压抑的情绪里走出来。

        “那一刻有紧张、有懊恼,诸多情绪缠绕脑际。”已经取得了排爆资格证书,竟然被一枚假炸弹吓住了。同时他也意识到,危险真的很近 。

        全国公安楷模贺丽远:宁可粉身碎骨,也要把安全留给群众(公安贺延平)

        工作中的贺丽远。公安部供图。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跟着师傅出了好多现场,不懂就问 ,不会就学;战友们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教给他;他阅读大量业务书籍,熟练掌握各种防爆知识和炸弹的拆解步骤 ;为锻炼手指力量,他一遍遍练习用筷子夹钢珠,甚至吃饭时都是吃一口饭夹一颗钢珠 ;每进入一座建筑物,总会下意识地在想“犯罪嫌疑人如果藏炸弹,会藏在哪” ;他甚至会拿起遥控玩具车进行思考,这个遥控装置 ,所能遥控的范围是多少?

        24年, 700次,零差错 、零失误、零伤亡

        2003年某小区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爆炸物 ,1.5公斤重,放在一个纸袋里,被摆在了楼道口。

        贺丽远回忆说 ,“它很特殊 ,是因为它的触发开关是水银 。水银是有流动性的 ,这就意味着,只要在处置过程中装置晃动或者偏一点 ,就有可能引发爆炸。”这是一枚贺丽远只在新闻报道中见到的爆炸装置 ,在此之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人工拆除水银爆炸装置的先例。

        为了保留证据,以便破案所需,师傅和贺丽远决定选择人工拆除。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在危险的边缘……最后 ,处置成功了。这个案子后来成为全国首例人工拆除水银开关反触动爆炸装置的经典案例。

        全国公安楷模贺丽远:宁可粉身碎骨,也要把安全留给群众(公安贺延平)

        工作中的贺丽远。公安部供图 。

        2006年4月6日,昆明某超市发现爆炸物。当时正值商场最热闹、人员最密集的时候 ,一旦爆炸发生 ,后果不堪设想。此刻,远在晋宁的贺丽远接到这一任务 ,火速赶回昆明 ,当时他因为之前的工作任务已经一天一夜未合眼。

        穿上排爆服,慢慢走近防爆罐  ,贺丽远将炸弹轻轻取出放到地上 ,“滴答”“滴答”的声音让人胆寒,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贺丽远看了一下装置,发现这枚定时炸弹竟然连时间显示装置都没有。这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超市储物柜和转移的地点有一定的距离 ,转移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豁出去了。”短暂思考后,贺丽远向上级请示 :“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安全销毁 。但是爆炸物是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唯一的也是最直接的证据 ,如果选择安全销毁 ,对案件侦破极为不利,我请求,由我进行人工拆除。”

        “批准。”对讲机那头传来了指令,贺丽远毅然选择了人工拆除 ,开始了和“死神”的博弈 。他用工具刀将胶带和外包装一层层剥开,当看到里面的闹钟时 ,他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闹钟上的定时指针已被破坏,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

        贺丽远定了定神,小心地切断导线 ,慢慢将炸药和闹钟分开 ,接着他看见了炸弹内的大量填充物……30分钟后 ,炸弹成功拆除。脱下排爆服,贺丽远又是湿透一身的汗水 。正在此时 ,指挥中心传来消息,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并供述了炸弹设定的爆炸时间——只剩不到10分钟。爆炸装置的成功排除 ,让刑侦技术部门提取了关键物证,成功破获了这起影响极为恶劣的爆炸恐吓案件 。

        24年来 ,正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 ,才让他做到了700次涉爆任务 ,700次成功处置 ,零差错 、零失误、零伤亡。

        人物简介

        贺丽远,男,纳西族 ,197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98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防爆安检大队大队长 。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 ,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最美家庭 ,昆明市特级劳动模范 、道德模范、昆明好人、市公安局“十佳民警”等,2022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杨海 校对 刘越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